媒體報導2009-11-09 【自由時報】小耳症患者不能戴口罩? 重建手術可解決問題 新流感肆虐,民眾出入公共場合紛紛戴起口罩自保。不過,有些小耳症患者卻因為外耳發育不全、無法戴上一般口罩,只好避免到人多的地方。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昨日推出最新公益廣告,呼籲小耳症患者接受重建手術,為自己的外觀還有健康爭取改變及保障。
媒體報導2009-11-09 【聯合報】「罩」不住小耳 躲流感悶在家 「媽媽說,小耳朵是菩薩送的禮物。」清華大學一年級學生「旻駿」,是最近新推出的小耳症公益廣告主角之一,他說,只要不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就不會有什麼不同。
媒體報導2009-11-08 【中廣新聞】回娘家 小耳患者擔任志工 和身體其他部份一樣,外耳也可能出現先天畸型;有些新生兒出生時耳朵就比較小、沒有外耳道,臨床上稱為小耳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協助成立的小耳症家長聯誼會,今天舉辦成立十週年生日派對。六十多個小耳症家庭回娘家,當年外耳重建的小朋友,如今成為挺拔的大一新鮮人,而且回頭加入基金會擔任志工,服務社會。
媒體報導2009-11-08 【中廣新聞】小耳重建手術 建議六歲以上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1千5百個到 2千個新生嬰兒中,會有一位小耳症病童,算是常見的畸形。重建手術十年來也有突破進展,台灣小耳症重建手術權威、長庚醫師陳潤茺表示,小耳重建由早年固定的耳朵樣式,這些年來用自體的肋軟骨移植重建,可逐漸作到細部的個別化特徵。
媒體報導2009-11-08 【中央社】陳潤茺小耳症救星 精雕細琢建外耳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民國88年開始納入小耳症患者服務,並在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陳潤茺醫師協助下,為300多名小耳症患者重建外耳,精雕細琢的技術,患者視為救星。
媒體報導2009-10-27 【東森】大象男孩擺脫象鼻 進步快速開口唱歌 還記得「大象男孩」祥祥嗎?打自出生就罹患唇顎裂、氣管狹窄,進行氣切手術後,只能靠鼻胃管進食,因為喜歡模仿大象,又被稱為大象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