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陳潤茺小耳症救星 精雕細琢建外耳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8日電)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民國88年開始納入小耳症患者服務,並在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陳潤茺醫師協助下,為300多名小耳症患者重建外耳,精雕細琢的技術,患者視為救星。
台灣每年約有30名小耳症新生兒出生,一群家長特別組成小耳症家庭聯誼會,今天舉行10週年生日派對,約180多名小耳症患者及家屬同樂,10年來協助基金會為小耳症患者重建的醫師陳潤茺也受邀參加,陳潤茺重建外耳的技術被患者形容是「精雕細琢」。

小耳症患者及家屬都說,陳潤茺重建出的外耳自然又美觀,有如患者的救星。
陳潤茺說,外耳重建以患者自體肋骨移植最自然,很多家長急著讓小耳症的孩子盡早接受手術,但他建議10歲以後再做較理想,年紀太小,肋骨強度不夠,年齡太大,肋骨骨質可能又太硬。
對於備受稱讚的「精雕細琢」技術,陳潤茺謙虛表示,並不是像做藝術品般,而是外耳重建最重要的是要對稱,需2階段手術完成,手術時間約8到10小時,每1個環節都要很仔細。
以自體肋骨重建外耳,發明人是日本小耳重建手術大師NAKATA,陳潤茺曾前往日本向NAKATA學習,陳潤茺的手術成果受患者及家屬很大肯定,至今完成300多例外耳重建案。
旻駿和安安分別在民國91年及97年接受陳潤茺外耳重建手術,今天2人也參加聯誼會生日派對,他們對重建後的外耳相當滿意,因為看起來就像天生的一樣。
旻駿現在是國立清華大學大一新鮮人,也擔任羅慧夫基金會志工,最近還協助基金會拍攝小耳症公益廣告,宣導小耳症可以重建及治療。981108
台灣每年約有30名小耳症新生兒出生,一群家長特別組成小耳症家庭聯誼會,今天舉行10週年生日派對,約180多名小耳症患者及家屬同樂,10年來協助基金會為小耳症患者重建的醫師陳潤茺也受邀參加,陳潤茺重建外耳的技術被患者形容是「精雕細琢」。

小耳症患者及家屬都說,陳潤茺重建出的外耳自然又美觀,有如患者的救星。
陳潤茺說,外耳重建以患者自體肋骨移植最自然,很多家長急著讓小耳症的孩子盡早接受手術,但他建議10歲以後再做較理想,年紀太小,肋骨強度不夠,年齡太大,肋骨骨質可能又太硬。
對於備受稱讚的「精雕細琢」技術,陳潤茺謙虛表示,並不是像做藝術品般,而是外耳重建最重要的是要對稱,需2階段手術完成,手術時間約8到10小時,每1個環節都要很仔細。
以自體肋骨重建外耳,發明人是日本小耳重建手術大師NAKATA,陳潤茺曾前往日本向NAKATA學習,陳潤茺的手術成果受患者及家屬很大肯定,至今完成300多例外耳重建案。
旻駿和安安分別在民國91年及97年接受陳潤茺外耳重建手術,今天2人也參加聯誼會生日派對,他們對重建後的外耳相當滿意,因為看起來就像天生的一樣。
旻駿現在是國立清華大學大一新鮮人,也擔任羅慧夫基金會志工,最近還協助基金會拍攝小耳症公益廣告,宣導小耳症可以重建及治療。9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