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瑜是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學生,期待拿到文憑後能進到心目中理想的IC大廠工作,朝自己的人生目標大步邁進。從小成績優秀的他,高中開始就連年獲得基金會得福獎助學金,前後次數高達九次,他以自身經驗鼓勵正在求學的同學:「不管功課好不好,都可將『申請獎學金』設定為目標,不斷努力完成自我實現。」

  得福獎助學金自2002年起開辦,頒發對象包括:國中、高中職、大專組及碩博士生等學業成績優秀及各領域表現優異的顱顏孩子,23年來累計已有3000多人次獲獎。每年頒獎活動上有許多顱顏家庭在此相聚,互相交流關懷成為彼此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這些已完成醫療歷程的大孩子,也因為申請獎學金得以與基金會繼續保持連結,透過志工服務的過程將自身的經驗,分享傳遞給其他小朋友。

 

以申請獎學金為目標自我鞭策


  志瑜雖天生單側唇腭裂,但幸運地在成長過程沒有遇到什麼不愉快,他回憶:「國小低年級時有人笑我鼻子扁,但我當他們是在開一個不好笑的玩笑,不去多想自然也不會感到受傷。」如今已經完成醫療歷程的志瑜更加堅信,唇腭裂不是什麼缺陷,別人的眼光和言語是出於不瞭解,所以無須在意。

  從小課業表現優異的志瑜認為,把書讀好的關鍵除了上課專心聽,課後也要確實複習並多做練習,此外,他說:「自律很重要,因為一旦進度落後了,要想再重新跟上就得多花很多力氣。」他以自己高中參加社團活動為例,當時因著迷社團活動導致期中考成績退步,還好成績單發下來時有所警覺,馬上調整作息,才在下一次考試恢復該有水準。

  在社工的鼓勵下,志瑜高中時決定申請獎學金,志瑜當時發現基金會獎學金設定的門檻是學業平均分數,但他讀的是自然組,文科成績一直都比較弱。為了通過審查,志瑜便以申請獎學金做為讀書的「小目標」,激勵自己在社會科目上多努力。實際付諸行動後陳志瑜的文科成績大幅進步,接著順利通過基金會的獎學金審查,陳志瑜至今難忘第一次上台領獎時,坐在台下的爸媽臉上那種欣慰而驕傲的表情。

 

擔任志工分享來時路 成為別人幫助


  從高中到大學再到現在研究所,志瑜累計獲得九次獎學金,除了部分做為零花錢,他把獎學金存起來規劃理財投資,但他強調金錢不是得到獎學金最大的收穫,「對我來說,獎學金最大的意義是擔任志工時獲得的感動。」他說:「擔任志工時看到樂觀的小朋友,感覺像看到以前的自己,而面對那些焦慮沒有自信的孩子會很心疼,試圖想以自己的成長歷程安慰鼓勵他們。」

  志瑜曾於植骨術前準備班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植骨手術經驗。他笑著說,小時候其實懵懵懂懂,但擔任志工後,從旁觀察才知道那些流程模擬對小朋友和家長幫助真的很大,心中對基金會一路上的陪伴與幫助更加感激。

  雖然學業成績優異,但志瑜認為,讀書其實不是唯一重要的事,他以「大哥哥」的身份鼓勵小朋友,把握求學期間找出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找到人生方向去前進。他也鼓勵大家申請獎學金:「就算現在學業成績不理想,也可以和我一樣將獎學金設定為小目標,一步一步努力進步,要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所改變。」

2025年顱顏青年獎助學金申請114  9  12 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