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論壇報】【 羅慧夫醫師台灣追思會】獻身台灣醫療宣教40年 持守信仰愛主愛人榜樣存留


眾人默禱懷念這位一生奉獻醫療宣教,愛主愛人的羅慧夫醫師[圖/梁敬彥攝影]

記者/作者:  梁敬彥  日期: 2019-01-06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60年前(1959年),羅慧夫醫師放棄在美國開業的機會.應馬偕紀念醫院院長夏禮文之邀,回應上帝的呼召,以醫療宣教士的身分來台,展開他在台灣40年醫療宣教佳美腳蹤。羅慧夫醫師在台期間,建立全台首個「唇顎裂暨顱顏中心」、「燒燙傷中心」、「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加護病房」以及「自殺防治中心-生命線」給病患最好的醫療照顧。直到1999年,時年已72歲的羅慧夫醫師要退休返美前,仍在長庚醫院顱顏中心穿上手術袍,在低頭與醫護人員一起低頭禱告後.為三個月大的唇顎裂男嬰進行手術,而這也是羅醫師醫療生涯最後一次執刀,堅守醫療崗位到最後一刻。
 
退休後的羅慧夫醫師,直到2013年仍每年會回到台灣,他口中這個「待得比美國久的國度」,傳授唇顎裂手術的經驗和理念,並且關心家屬和病患。羅慧夫醫師始終堅信:「因著上帝的愛臨到我.所以我必須把這份愛傳遞出去」。
 
去年(2018)年十二月3日,羅慧夫醫師因年紀老邁導致心肺衰竭,在美國安息主懷,享耆壽91歲。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天(一月6日)下午在中山長老教會,為羅慧夫醫師舉辦追思會。超過300位和羅慧夫醫師在台共事過的同事、部屬以及指導過的學生與幫助過的病患及其家屬齊聚,以《奇異恩典》以及《永遠的故鄉》等詩歌歡送這位一生奉獻醫療宣教、愛主愛人的長者安返天家。
 
羅師母及兒子感性分享主恩
 
羅慧夫醫師的太太羅白如雪師母,大女兒Nancy及兒子Dirck,分別透過視訊及到場致謝的分享方式,感謝大家對羅慧夫醫師的愛與關懷。羅白如雪師母說,今天在座的許多人是羅慧夫醫師以前的患者,當先生在生前看著他房裡擺放的所有舊照片時,她總是看到先生臉上掛著大大的笑容,因為她知道先生把每個他接觸過的唇顎裂孩子都當成他的孫子女一般疼愛。即使是2013年之後,先生因為健康因素沒有辦法再像以前一樣回到台灣看大家,但先生仍然鍾愛為大家禱告,並接待每個來到家中探訪的「家人們」,直到他被主接走的那一刻。羅白如雪師母感謝上帝,60年前垂聽他們夫妻的禱告,帶領他們來到台灣,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更領受神豐盛的恩典。
 
羅慧夫牧師的大女兒Nancy則透過視訊分享說,在她只有3歲的時候,美國教會查經班同工的禱告帶領他們全家來到台灣,她在台灣學會騎腳踏車,也就讀馬偕醫院旁的雙連教會附設幼兒園。印象中,她的爸媽為了要跟台灣民眾及病患零距離溝通,還連續兩年時間的早上去讀台語的語言學校。Nancy猶記,當年她的父親自認在醫學方面的專業訓練還不夠好,當時馬偕醫院的林牧師帶領父親要將難處及憂慮卸給神,父親在禱告後,決定回到美國深造整形外科,她從父親身上看到順服即蒙福的榜樣,神也給父親能力和恩典可以幫助因工傷,傷燙傷及先天唇顎裂顏面受損的病患,得著身心靈的全人醫治,感謝主。
 
羅慧夫醫師兒子Dirck分享感念父親
 
羅慧夫醫師的兒子Dirck說,爸爸深愛台灣和這地的百姓,雖然晚年飽受病痛所苦,但爸爸始終緊緊倚靠神並且心繫著台灣的「家人們」。Dirck回想,直到爸爸去年安息的前一周,問爸爸「你的心和家在哪裡?」爸爸都說在台灣。Dirck感謝主,爸爸給他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生長在台灣及傳承一生最美的祝福「基督信仰」給他。
 
Dirck說,他的爸爸羅慧夫從不覺得自己來到台灣行醫叫做「奉獻」,因為爸爸知道那是上帝的恩典與呼召。爸爸生前也時常勉勵他「把你的工作當成是度假」。爸爸鼓勵他「喜樂的心乃是良藥」,他的爸爸不是沒有遭遇過信心的低潮,但「神的話語及恩典」就是他信心和喜樂的泉源。
 
Dirck分享,他記得自己10歲的時候,爸爸被美國的醫學中心診斷出罹患下肢肌肉神經方面的疾病,這在當時是沒有治癒的方法,所以爸爸請大家為他祈禱,當時不僅是主內的肢體,有很多還不是基督徒的病友及家屬折了1000隻紙鶴來為爸爸祈禱,這些紙鶴直到爸爸生前,還一直放在家裡的書房。感謝主,垂聽了眾人的禱告,上帝行神蹟醫治了爸爸,他因此能多工作了許多年,這是主對爸爸及全家最大的恩典。
 
學生及病患家屬感念恩情
 
羅慧夫醫師的學生、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陳昱瑞醫師表示,他和羅慧夫醫師認識40年,他是羅醫師第一位助理醫師,羅醫師收他為徒弟,在那個唇顎裂整形還不發達且沒有健保給付的年代,他的老師羅慧夫醫師給他們這些學生所示範的榜樣就是「做唇顎裂治療,不僅關心病患的外觀修復,更要去關懷他們的心和靈。」特別是小孩子,不僅在求學的過程中能夠被同儕接受,長大後進到社會更要能被接納。
陳昱瑞醫師分享
本身是基督徒的陳昱瑞醫師說,他的老師羅醫師很會肯定及讚美人,當年他會走上整形外科就是受到恩師的影響。在他的心目中,恩師是他在醫學專業及屬靈生命上的榜樣。而羅慧夫醫師留給他們這些學生最大的財寶就是「愛」以及「以病人為中心」的團隊合作精神,無論是國內還是在海外都要如此行,讓每個唇顎裂的孩子身心靈都能得著全人關懷和醫治。
 

病患家屬分享感恩

羅慧夫醫師幫助過的患者家長代表賴淑湄,則回想,20年前當她知道自己的女兒是唇顎裂患者時,她的心中非常沮喪,因為她可以想像,自己的女兒在成長過程中會遭遇到多大的歧視,但接觸到「羅爸爸」羅慧夫醫師後,羅醫師的醫術和對人的愛和溫暖化解了她內心的擔憂。雖然她的女兒從小到大接受過6次整型手術以及10次中耳管手術及超過600次的門診追蹤,但因為羅醫師的醫術及愛,她的女兒可以過正常的生活。現在已是大學生。2017年時,賴淑湄寫信跟「羅爸爸」分享這個好消息時,羅爸爸還特別回信為她們打氣,這都是讓她至今心懷感激的事。

陳景松牧師以「好又盡忠的僕人」證道
 
牧師勉效法好又盡忠僕人榜樣 
 
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陳景松牧師以「好又盡忠的僕人」證道時,引用羅慧夫醫師生前曾說過的「我曾使用我的雙手,試著在愛中治癒別人,不論是他們殘破的心、靈或是身體」表示,羅慧夫醫師不僅引進最新的醫療技術來醫治有需要的病患,也善盡宣教士的職責,在神量給他醫療職場,扮演好又盡忠的僕人。陳景松牧師說,來參加這場追思會的人,每個人或許跟羅醫師在不同的地方相遇,但相信此刻羅醫師會想要跟大家用他有獨特腔調的台語說:「感謝你們來看我!」陳景松牧師相信.60年前,羅慧夫醫師因著信仰和信心來到台灣醫療宣教,而今羅醫師已經跑完在人世的道路,羅醫師會希望大家記得他這一生從頭到尾都堅持不變的一件事,就是提摩太厚書四章6-8節的那個「當守的道」基督信仰。
 

唇顎裂病友家屬獻詩
家屬感謝
羅慧夫醫師最喜歡的自畫像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35872#ixzz5c4uWfUoD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