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最好的支持

瑄瑄,再3個月即將滿10歲,雙側唇顎裂。幼年完成唇裂修補手術後,爸爸媽媽就離婚。爸爸帶著瑄瑄,與祖父母和曾祖父母同住。

瑄瑄今年暑假剛完成了植骨手術,雖然已不是第一次接受手術,但卻是有記憶後的第一個手術,在醫生宣告要進行手術時非常震驚,走出診間後爸爸告訴她手術如果失敗要自己負責後果,此時瑄瑄再也忍不住的大哭了起來。因為這樣先來參加了基金會的植骨術前準備班,爾後開始了瑄瑄的遊戲治療之旅。

遊戲治療的目標放在植骨手術術前與術後的心理輔導、術前準備,以及術後自我照護。因為瑄瑄爸爸平日忙於工作,阿嬤亦常忙於自己的生活而經常不在家,瑄瑄從小就被訓練必須獨立自主,自己上下學、去安親班、假日去學校玩及自行去看牙醫,瑄瑄其實很寂寞很是需要關愛與陪伴。邀請瑄瑄作遊戲治療,一方面可以讓瑄瑄在暑假時透過一週一次的遊戲治療給予關懷陪伴,更重要的是希望可以協助其克服心中面對植骨手術的害怕與擔憂,基金會可以陪伴瑄瑄和爸爸一起走過植骨手術。

植骨手術後的初次遊戲治療,社工引導瑄瑄作植骨手術回顧;藉由描述過程讓瑄瑄看見自己的獨立(選擇不需要爸爸陪伴進入麻醉室);克服打針抽血的害怕,此外還教隔壁床同天進行植骨手術的患童母親如何協助該名患童不緊張害怕;也讓瑄瑄回顧時看見爸爸對她的愛與重視,瑄瑄表示爸爸對瑄瑄的術後照顧超乎她的想像,社工強調那是因為爸爸很愛瑄瑄。

瑄瑄話畢,社工試著協助瑄瑄思考整個植骨手術帶給生命什麼影響,並畫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瑄瑄不假思索的花了幾分鐘完成一幅簡單的繪畫,畫中是爸爸在自家廚房為瑄瑄打果汁的場景,只有爸爸一人、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個大紅蘋果、一個黃色的芒果和一個牛奶紙盒,以及果汁機(為瑄瑄新購置的)。桌子上方還有一個長形的頂燈。社工問瑄瑄關於這場景的心情為何,瑄瑄馬上畫了一個流著眼淚但是微笑的情緒臉譜,並告訴社工是因為太感動而流下眼淚。

 

瑄瑄的植骨手術經驗,不是怕痛,不是害怕打針、一個人進麻醉室、一個人睡在病房、亦或術後的疼痛與換敷料等不方便,而是看到爸爸對自己的愛,在爸爸心中的重要。遊戲治療的目的原是引導瑄瑄透過繪畫建立植骨手術的正向經驗,然而卻意外的看見自己在爸爸心中的重要與愛,或許這就是遊戲治療的奧妙吧。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