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養

2020做好事過好年 捐款贈福入家門米

本募款案已結束募款,您可至好好長大募款頁捐款。

六月李易齊呼籲 助貧困顱顏患童安心上學!

  每600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唇顎裂患者,每5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小耳症患者,台灣每年約有300~400個「顱顏患者」出生,其中15%-20%家庭經濟困難。顱顏家庭除了有醫療費用的壓力,私立幼兒園每月平均費用約10,000元至16,000元,貧困家庭根本無力送孩子上學。

        學習語言是與社會溝通的開始,顱顏患者(唇顎裂及小耳症等等)也不例外,但常因為先天因素發音不標準,語言發展遲緩,更需要多聽多說,與同儕接觸互動。然而弱勢家庭為賺生活費早出晚歸,孩子沒有說話的對象,又因經濟因素無力送孩子進幼兒園,在缺乏語言刺激,口語能力低的情況下,易讓孩子落入學習的困境,容易被社會邊緣化。

  代言人李易說:「我們拍攝宣傳照前有先了解他們的背景,拍攝當天跟他們接觸後發現,每個孩子的表現都比我們想像中好很多,特別是琳琳,很活潑,很有想法,根本不會發現她之前需要早療。」

做好事、過好年 助貧困顱顏患童活下去

【健康醫療網】國際園丁認養 「我的孩子」健康獲改善

合作國家: 
菲律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日前舉辦「第六屆國際園丁公益募款暨『我的孩子』公益微電影首播記者會」,改編自真實故事、將為微電影主人翁劃下關鍵一刀的醫師,也特地從菲律賓來台與會,而目前在台培訓、分別來自菲律賓、柬埔寨、越南、蒙古國及印尼的多位種子醫師也蒞臨現場,感謝台灣對他們的支持與培訓!
 
「我的孩子」羅倫泰罹單側唇顎裂
 
「我的孩子」主人翁是現年二歲十個月的羅倫泰(Jaythan Laurente),罹患單側唇顎裂的他,是家中第三個孩子,二年前,當羅倫泰的母親輾轉知道菲律賓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可以協助他時,他已經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當時九個月大的他,卻只有一個剛出生嬰兒的體重3200g,瘦弱的模樣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時報】顱顏基金會募款 盼助海外兔唇寶寶

合作國家: 
菲律賓
2018年08月16日 18:40 中時 林周義
2歲10個月的羅倫泰(Jaythan Laurente),來自菲律賓,一出生便患有單側唇顎裂。家庭狀況不好的他,9個月大時,只有一個剛出生嬰兒的體重。在「國際園丁認養計畫」下,羅倫泰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目前的體重也達到9.6公斤。他的故事被改編為微電影「我的孩子」,盼喚起大眾對顱顏患者的關心。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資源開發組主任陳依伶表示,醫生第一次見到羅倫泰時,他只有3200g。當時家中太窮,羅倫泰的家人買不起奶粉,也沒有唇顎裂寶寶的專用奶瓶。媽媽在得知基金會的協助管道時,羅倫泰已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
 
陳依伶表示,台灣的唇顎裂寶寶,一般在3個月大以前就能達到5公斤,因此通常都會在3個月大時進行手術。但在羅倫泰的案例中,3200g的體重並未達標。如今雖重達9.6公斤,卻因氣喘無法進行手術。媽媽曾透露,羅倫泰雖然還沒機會與其他小朋友互動,但去公園、空地玩時,仍能感受到其他小孩對他的異樣眼光。未來若成功進行手術,除能提升孩子的自信,也能減少病菌入侵的機會。

【台灣醒報】首播《我的孩子》羅慧夫傳愛世界

合作國家: 
菲律賓

2018-08-16 20:18台灣醒報 記者楊凡恩╱台北報導

「國際園丁認養計畫」款項使用報告(2016/07-2018/07)

【大紀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助患童醫療照護

合作國家: 
菲律賓
文/施芝吟
 
重度使用手機的人被稱為「低頭族」。另有一群因為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為了逃避他人的眼光,成了另類的「低頭兒」。顱顏缺陷是指在頭顱或臉上等部位,因為發育不良所造成的缺陷,比較常見的有唇顎裂及小耳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幫助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接受治療,讓他們重新出發。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表示,1950年,台灣接受其他國家幫助,1959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來到醫療相當缺乏的台灣行醫,他在1990年以畢生積蓄設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1998年開始推展唇顎裂國際方案。
 
羅慧夫曾說:「過去台灣醫師對於治療唇顎裂沒有很好的基礎和方法,我們從國外引進醫療技術,從別人身上學習,發展出可以跟世界接軌的技術,現在我們要把治療唇顎裂技術運用在其他需要的國家。

【大紀元】唇顎裂重建面孔 拉爵勉早療再展笑容

合作國家: 
菲律賓
拉爵分享自己的故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大紀元2016年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擁有鄰家大男孩氣質的拉爵(PAJARIN, JALIMAO ROJAN)面目清秀,渾身充滿陽光氣息,但是,他曾因為唇顎裂以致於長期被霸凌,更因此想過要自我了結。他自2007年起經歷3次手術,也接受語言治療、定期追蹤,人生全然改變,現在是菲律賓唇顎裂馬拉松倡議跑手。他表示,不希望有孩子因為貧困、缺乏醫療資源而錯過黃金治療期,更不要因為霸凌而哭泣,希望顱顏患者都能展開微笑。
 
拉爵在5歲時曾接受某個唇顎裂義診團的手術,進行第一次唇裂及顎裂修補,但成果不如預期,加上說話上的困難,使他從小就成為親友、鄰居、同學間的笑柄。他說:「我希望死了一了百了,這樣比痛苦地活著被社會拒絕來得好。」「我從小學開始,就遭到同學間的霸凌、嘲笑,身邊除了父母外,大家都看不起我。

【中央社】唇顎裂貧童開刀難 國際認養計畫助重生

合作國家: 
菲律賓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5日電)菲律賓羅倫泰9個月大,體重僅3200克。他有嚴重唇顎裂,卻營養不良、體重不足無法開刀。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推認養計畫,幫助孩子有機會開刀重獲新生。
 
羅倫泰(Laurante)住在菲律賓馬尼拉,是家裡第四個小孩,因為父母信仰天主教,不能節育,就算沒有錢還是必需生養。羅倫泰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當建築工人的父親,日薪折合台幣僅250元,要負擔房租、水電以及一家六口餐食費用,根本入不敷出。
 
9個月大的羅倫泰只有3200克,等同一般剛出生的嬰兒體重,且有嚴重唇顎裂,不僅家裡沒錢買奶粉,更沒有錢買唇顎裂專用奶瓶。羅倫泰肚子餓時哭喊也沒用,只能吸吮著手指,眼巴巴渴望媽媽用湯匙餵養。
 
在台灣,唇顎裂孩子大部份在3個月大、體重5公斤以上就可縫合外觀唇裂,9個月修補顎裂。但營養不良的羅倫泰因為體重不足,遲遲無法開刀。
 
類似羅倫泰的例子並不少見,1歲7個月大的阿米娜木汗.胡加西木,有一雙維吾爾族深邃的大眼睛,但她也有天生的雙側唇裂。
訂閱文章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