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有福的最佳詮釋者

福爾摩沙--神的旨意

一九五八年,美國愛荷華州的橙鎮,羅慧夫醫師醫學院畢業,正與友人討論該去哪裡執業。輾轉接到一封當時馬偕醫院院長夏禮文(Dr.Hollemen)的來信,信上提到他即將退休,馬偕醫院營運不佳,考慮要關門,正尋找接班人...等,羅醫師為此怦然心動,夫婦倆禱告了三個月,從地圖上找到一個「福爾摩沙」的地方。一九五九年夏天,一家四口搭船橫渡太平洋,在海上航行一個月,抵達台灣的那天正是九月二十八日台灣的教師節。

締造國內數個第一

民國四十八年,當時台灣醫療落後,生活窮困,小兒麻痺盛行,大家束手無策,人人自危,羅慧夫醫師透過教會組織,從美國引進沙克疫苗,解救許多孩子。至今,這種疾病幾近撲滅了。

當時馬偕醫院的急診室經常看到許多年輕的生命由於聯考或感情的挫折而自殺,羅醫師因此向扶輪社募款成立了「生命線」幫助無數年輕的生命度過難關。

他同時引進美國的經驗,先後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加護病房、第一個燙傷中心、第一個顱顏中心、第一個顯微治療中心。在他十七年馬偕醫院院長任內,由一個破舊簡陋,住院率不到一半的一百床醫院,變成一個擁有現代化設備的教學醫院。他也是長庚醫院的創院院長,替長庚醫院打穩根基,並發展了聞名國際的整型外科。

培訓國內醫療人才不遺餘力

羅醫師的摯友張錦文先生就說:「羅慧夫是唯一不保留祖傳秘方,不隱藏獨門絕學的醫師。」他的學生說:「羅醫師是個好老師,有耐心的教,而且很嚴格的教。」有一次在開刀房內,他的學生縫合傷口,效果稍不盡理想,羅醫師要求他拆掉重縫。受教的人雖然怕他,卻感激他。他把學生訓練好,在送出國訓練尖端技術。他的學生在某些方面比他強,他會誠心的讚美並虛心求教--這是他寬大胸懷的展現。至今,他的學生都是台灣醫學界及國際名醫,對於推動台灣醫療的發展,舉足輕重。

希望患者能夠享有美好的生活

羅醫師深信醫治病人,不只是治療其生理的病痛,同時也要治療心理的病痛。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無論是貧窮的或富有的病人都有權接受良好的醫療照顧。在他四十年的行醫生涯裡,對於家境困難的病人,經常暗地裡掏腰包幫助其醫療費、車資等。並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自己捐出畢生積蓄參佰萬元創辦顱顏基金會,為了幫助更多患者,他南北奔波,四處募款,略帶外國口音的台語向捐款人說:「幫助像我這樣的老人,只有五年、十年的價值,可是幫助一個兒童,確有六十年、七十年的價值。」基金會成立二十年來已幫助超過二萬五千名貧困患者接受醫療,並推動多項服務,,深獲社會肯定。

「羅爺爺,我現在上國一,聖誕節到了,祝您聖誕快樂!」他的病人把他當成家人,和他分享生命中的喜悅,有位患者皮夾內經常放著羅醫師的照片,二十歲生日捧著蛋糕和羅醫師吹蠟燭,結婚生子寄照片給羅醫師。他最大的安慰是患者能夠順利成長、接受教育,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住在台灣的福氣

羅醫師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總是以感恩的心,以神的旨意去對待萬物,他甚至經常感謝神安排他到台灣來,讓他能夠跟台灣的人--這麼好的同事、朋友、學生、患者共同度過四十年的歲月,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幫助更多人。

他是「施比受更有福」、「付出即是最好的回饋」最佳詮釋者,他是個真正的基督徒,他接待人就像接待主耶穌,他不積財在地上,因他會朽壞,他積財在天上。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