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相信你的孩子,請相信他/她有一天能不害怕別人的目光、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能夠帶給別人希望和溫暖,儘管過程可能辛苦,儘管需要時間,但,請相信他們。」114年彰化下鄉義診活動上,張孝瑜醫師這段真摯的告述,感動現場所有的新手爸媽,更為他們帶來面對挑戰的堅定力量。

  本身是雙側唇腭裂患者的張孝瑜醫師是這次義診活動的「特別嘉賓」,除了為小朋友看診,更在中耳積水衛教講座中以自身成長經驗,鼓勵台下的爸媽持守信念,耐心陪伴孩子長大。張孝瑜醫師語氣堅定地告訴在場每一位爸媽:「當孩子有了你們的愛與陪伴,他們的內心會比別人更強壯。」

  彰化地區是中部顱顏服務的重點區域,因幅員遼闊、沿海地區普遍醫療知識不足,影響患者就醫的持續性,加上相關醫療資源不像市區那麼集中,對於患童發展遲緩的發掘與治療更顯不利,因此,基金會往年都會舉辦彰化下鄉義診活動,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114年彰化下鄉義診4/13於北斗鎮愛玩色創意館舉行,吸引來自中部地區35個家庭、117人參加。活動邀請整形外科盧亭辰醫師、語言治療師與耳鼻喉科醫師張孝瑜聯手提供「一站式」義診服務,幫助家長省去跑醫院的舟車勞頓。

 

接納自己 不怕被看見


  活動一開始就由張孝瑜醫師帶來兒童中耳積水講座,張醫師說,唇腭裂孩童容易出現中耳積水,他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小朋友反應變慢、注意力變差、手機電視聲音開很大聲、甚至走路搖搖晃晃、平衡感出現問題時,都可能是中耳積水,要儘快尋求醫師診治。

  張孝瑜醫師本身是雙側唇腭裂患者,童年曾因他人的言語而受傷,他回憶小時候問過爸爸,為什麼嘴上有疤,「當時爸爸告訴我,那是小天使的印記。」因為爸媽的正向態度,張孝瑜從小就一步一步學習接納自己。

  張孝瑜至今仍記得,成長過程家裡每年都會收到基金會《用愛彌補》刊物,小小年紀的他每回收到書,都會認真的閱讀裡面的案例故事,在那些故事中得到感動,並且找到趕走挫折感、繼續前進的力量。

  儘管如此,成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青春期過後張孝瑜為了避免招來不必要的「目光」,有段時間刻意留鬍子蓋住疤痕,提起那段往事,他笑著說:「其實蓄鬍子的時間也沒有很長,因為心裡很清楚即便有鬍子遮著,也不能就此隱瞞真相,倒不如坦蕩蕩地面對,因為『我就是我!』。」

 

投入志工與義診 用生命歷程與專業助人


  當兵那年,少了繁重課業壓力、時間變得寬裕,張孝瑜有了到基金會當志工的想法,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鼓舞他人。回憶第一次當志工,是在植骨術前準備班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他說,當時雖然感到害羞,但看到台下很多愁容滿面的爸爸媽媽,心想也許我的分享可以讓他們覺得不孤單,於是有了勇氣。

  成功的第一步後,張孝瑜接著參與基金會「看見改變」攝影展,他說:「接到邀請的第一時間,心裡有點猶豫,擔心如此一來會不會讓本來不知道的人反而知道我是唇腭裂。」但隨即張孝瑜就告訴自己,自己的故事或許可以帶給別人一些力量,如同自己小時候閱讀《用愛彌補》時獲得的幫助一樣。

  一次次參與志工活動的過程中,張孝瑜體會助人的快樂,同時越來越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他說:「有時候『擔心』都是自己想的,別人也許根本不在意。」今年他首度參加下鄉義診,看到台下家長很認真的聽講座,心裡很感動。張孝瑜想跟所有顱顏爸媽說:「唇腭裂不是什麼缺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別人差,總有一天,他們會卸掉所有隱藏與遮掩,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活得精彩快樂!」張孝瑜堅定的說,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擔心是難免的,但每個爸媽都要相信孩子總有一天會做到!

  親眼看見張孝瑜的生命見證,並且聽了醫師專業親切的檢查與解說,每位參與的爸媽收穫滿滿,如同燦爛陽光心裡滿滿的能量,他們相信,也許路很長,但只要給他們時間,孩子以後一定能比現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