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青春期的挑戰! 超效能的陪伴處方簽 讓爸媽做好準備
「我的孩子小時候像天使,長大為什麼變這樣?」、「以前很乖,現在不管怎麼說、怎麼罵都不聽!」面對孩子青春期,爸媽常會感到無比挫折,顱顏家庭也不例外。實務上發現,不少顱顏孩子進到青春期後人際關係退縮現象更為顯著,嚴重的甚至出現「拒學」行為,讓爸媽傷透腦筋。為了幫助家長及早做好準備,中部分會特別舉辦「青春前期孩子家長」的親職講座,幫助爸媽從理解開始做好陪伴、傾聽與溝通,學會以更自在的方式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風暴!
專為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顱顏家庭舉辦的國小家長心理調適課程,邀請心理諮商師以「青春前期孩子的陪伴處方簽」為題進行講座,為了讓爸媽安心上課,講座進行時,老師帶領同行的小朋友體驗科學實驗,社工同步觀察小朋友表現,據此提供家長教養建議與協助。
耐心陪伴 劃好行為底線
安安媽媽得知這個講座的當下就決定報名參加,倒不是安安有什麼叛逆徵兆,而是家中大女兒正值叛逆期,安安媽媽此行除了想找到面對青春期女兒的教養方式,也希望提早準備,等安安進到青春期,就不會再像現在這般束手無策。
安安媽媽說,就讀國中的大女兒對讀書沒有興趣,不知道是不是交友關係,曾半夜偷跑出門,這些行徑讓安安爸爸氣到要把女兒趕出門,而安安媽媽不管是好言相勸或是嚴厲責罵也都無效,她無奈的說:「真的很想放棄算了!」
還好安安媽媽在這場講座收穫滿滿,她說:「我感覺整場講座老師好像一對一、對著我說話,每一句話都說中我心中的疑問和需求。」從老師的解說中,安安媽媽知道青春期的叛逆行為是受荷爾蒙的影響,老師告訴在場的爸爸媽媽,這是成長過程的自然現象,如果沒有叛逆期,對成長也不見得是好事。老師的解釋讓安安媽媽寬心不少。
媽媽把講座中學到的方法帶回家實踐,面對女兒時,她告誡自己「再怎麼生氣,都不要說出情緒性的話」、要讓孩子知道「家是安全的地方」。此外,她和女兒清楚訂出不可違反的「行為紅線」,彼此互相尊重,並且接受女兒不喜歡唸書的事實,積極為她尋找學習的方向,媽媽相信,只要用對方法,女兒的改變指日可待。
鼓勵代替責罵 建立孩子自信心
不只找到教養青春期女兒的方法,透過講座中老師的分享,媽媽也意識到必須重新調整教養安安的態度。目前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安安,天生單側唇腭裂,雖然在校與同學互動良好,但當有同學故意挑釁,安安不知道如何應對,受了委屈也不懂得表現出來,更讓媽媽擔心的是,安安學習成績不佳,經評估發現有書寫障礙可能。
安安媽媽說,講座中老師告訴大家,「父母的態度就是孩子的鏡子」,當爸爸媽媽對孩子有信心,小孩才能建立自信!所以要經常鼓勵與讚美,才能慢慢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為了實踐講座中老師的教導,媽媽現在不會像以前那樣生氣地擦掉安安寫的作業,要他重寫,而是溫柔地找出寫得好的部分,大大的給予讚美之後,再擦掉沒寫好的部分,要安安試試再寫一次。安安媽媽開心的說:「老師教的方法超有用!多些讚美和鼓勵,現在安安面對『重寫』不再那麼不耐煩。」
雖然安安現在才8歲,但在講座過後媽媽就開始為他進入青春期做準備,努力學習當一個理解、傾聽和溝通的媽媽,希望安安上了國中後,自己更有能力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期。
提前準備 平安度過青春期
根據基金會中部分會2024年底針對103位國小顱顏學童家長進行的問卷顯示,「自信低落」和「人際關係問題」是國小顱顏孩童最常面臨的困難。社工進一步在實務中發現,低自信問題進到青春期後會更加顯著,除了人際關係退縮,甚至會出現不願脫下口罩、不願上學等行為。面對這些問題,半數家長不知道如何解決,教養過程因此易與孩子發生衝突。
中部分會提醒家長,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應從理解開始,尊重孩子因低自信產生的防衛反應,學習調適自身的焦慮與擔憂,避免發生衝突影響親子關係,及早建立行為規範與正確價值觀,如此就不怕面對青春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