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日報】秀髮中埋藏的生命故事
記者謝璿/臺北報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長年投入校園宣導,從幼兒園擴大到小學,希望讓更多孩子都能對唇顎裂及小耳症等疾病有更正確的認知,盼減輕顱顏孩子被嘲笑的機率,讓他們都能有健全的人格發展,讓愛的連接網從小開始,一環扣一環都不落接。
今年升上大一、長相清秀的承漢,從小就是個開朗外向的孩子,直到升上國中後,一大一小的耳朵引來班上同學的好奇,才讓承漢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周圍的同學由於年紀尚小,只懂得以好奇的眼光討論他「畸形」的耳朵,有時甚至會直接觸碰,讓承漢感到不尊重、也很不自在;於是失去了微笑,更逐漸留長頭髮,只為遮住讓他傷心的左耳,還因此休學、轉學,上學之路走得相當坎坷。
開刀重建耳朵後,承漢回到學校,重拾起對自己的信心,從小就對設計、繪畫有興趣的他,今年繳出一幅相當細膩的畫作,露出溫柔微笑的大地之母,秀髮中埋藏著承漢的生命故事,即使其中不乏痛苦記憶和眼淚,但指引美好方向的風車不因此而停止轉動,微風吹來、歲月流逝,痛苦就逐漸消逝。
現在的承漢進入自己有興趣的科系就讀,未來想做甚麼還沒有明確的想法,但希望能用自己的雙手設計出更多美好的東西,儘管曾因小耳症受盡委屈,承漢仍感謝母親給予生命及充滿熱情跳動的心臟,即使一隻耳朵聽不見,還是能用心感受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