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華日報
  H1N1新流感病毒肆虐,戴口罩是基本的自我防護,但小耳症患者卻無法配戴耳掛式口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推出全新的 2009小耳症公益廣告,呼籲尚未進行外耳重建手術的小耳患者,爭取改變的機會。
 有些新生兒出生時耳朵就比較小、沒有外耳道,臨床上稱為小耳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自 88年起,納入小耳症患者服務, 10年來,服務了約 1400名患者,並在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陳潤茺醫師協助下,為 300多名小耳症患者重建外耳。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協助成立的小耳症家長聯誼會,昨天特舉辦成立 10週年生日派對,計有 60個小耳症家庭, 180多名患者及家屬歡喜回娘家, 91年完成外耳重建的旻駿,如今已是清華大學大一新鮮人,不但回頭加入基金會擔任志工,更為基金會拍攝小耳症公益廣告,宣導小耳症也是可以重建治療。
 日本小耳重建手術大師 NAKATA發明以自體肋骨重建外耳,曾前往日本向 NAKATA學習的陳潤茺醫師表示,外耳重建以患者自體肋骨移植最自然,但年紀太小,肋骨強度不夠;年齡太大,肋骨骨質可能又太硬,因此,建議 10-12歲做重建手術較理想。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依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 98年 1-9月出生嬰兒計 13萬 7967人;以小耳症發生率約 1/5000-1/6000換算下,今年約有 30名小耳症新生兒出生,而基金會今年也確實掌握了約 32名小耳症新生兒個案,顯示通報系統的完善,因此,基金會也推出全新的 2009小耳症公益廣告,呼籲尚未進行外耳重建手術的小耳患者可以跟基金會聯絡,為自己的外觀及健康爭取改變及保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