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羅慧夫醫師精神 公益活動義賣百萬畫作助顱顏孩童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已故整形外科醫師羅慧夫,一生致力於兒童唇顎裂治療,國際白疤中心、國際史懷哲基金會亞洲分會與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聯會昨天共同舉辦「致羅慧夫公益行動」,就在羅慧夫醫師生日6月29日當天,近百位醫界、公益界、藝術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致敬仁醫典範羅慧夫醫師。
羅慧夫於1999年退休後,曾到東南亞分享台灣醫療經驗。羅慧夫說,讓當地唇顎裂孩子像台灣的孩子用一樣的醫材,獲得一樣的治療 ,不因他們比較貧窮而有所不同。
國際白疤中心創辦人曹賜斌說,過往唇顎裂患者手術後,傷口會留下白疤,有些患者甚至不敢結婚,他致力於消除白疤,讓患者重拾人生,如他自己及主辦活動的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聯會理事長蔡豐州、北醫附醫顱顏中心中心陳國鼎都是羅慧夫的學生,將羅慧夫的醫療理念傳承下去,「人雖然過世了,但理念是活在每個人的心中」。
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聯會理事長蔡豐州回想,他跟過羅慧夫醫師一台手術,羅醫師要求非常嚴格,「他的手一舉起來,我就必須把線(縫線)剪斷」,而他自己現在也走向社會公益,希望透過參與活動傳達正確的理念,這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活動也是一場生命故事的展演,來自香港與台灣的三位白疤與唇顎裂患者,勇敢站上舞台分享他們與身體和解、重獲新生的過程,體現羅慧夫精神的具體化身「相信每一個不完美的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被尊重。」活動特別設置藝術義賣,由高雄市科學美育協會與高雄市公教人員油畫協會協辦,15件珍貴藝術品拍出超過百萬善款,淨額全數捐給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顱顏中心,支持顱顏患者的手術與重建工作。
動邀請多位藝術家親自頒贈感謝狀給搶先預購作品的捐贈人,當天加碼捐出調查局前副局長吳莉貞親繪的扇面作品「鴛鴦戲水」與「鶴鳴九皋」,由藝術家宋瑞珍與劉秋蓉認購。捐贈儀式中,三位主辦代表將義賣所得捐贈予兩大受贈單位,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與北醫附醫顱顏中心主任陳國鼎代表受贈並致詞,強調這筆資源將用在第一線病患重建,讓更多孩子和家庭因此重生。
這場跨界聯手的公益盛典,由知名主持人陳偉民擔綱。「致羅慧夫公益行動-傳承整形大愛公益行動」的理念包括:傳承仁心仁術,向整形大愛的先行者致敬;整形為善、白疤為媒,以醫術為橋,療癒外貌與心靈;跨界協力,整合公益力,共善生態的行動實踐。
建立國際影響力,讓台灣醫療人道價值被世界看見;設計一場值得被紀念的儀式,讓愛可見、可傳;最後是從致敬道接棒,這不只是一場行動,而是一場新的起點。羅慧夫精神不只是醫術的極致,更是人性的溫度,他用一生告訴我們,「醫療不是只有手術,更是為了讓每個人被完整地看見與擁抱。」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83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