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顎裂

【人間福報】唇顎裂又獨臂 她單手做料理

【本報台北訊】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昨天慶祝成立二十五年,舉辦二○一四年北部顱顏家庭年會暨得福青年獎助學金頒獎,數十人領取獎助學金,同時表揚顱顏家長義工,穿插短劇、說故事、走秀等表演,共有一百多個顱顏家庭、兩百多人出席這場溫馨的聯誼活動。
 
出生時就缺右手臂又有唇顎裂,雖有兩種先天缺陷,就讀萬能科大餐飲管理大二的曹林至恩,學會以單手做料理給家人享用。先天性鼻梁骨塌陷,接受多次手術的馬念祖,從小就學習面對人群異樣眼光,他立志將來當老師,樂觀面對學生。
 
十九歲的曹林至恩,一出生就少右手臂,父母堅定的信仰給她正面力量,讓她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她說,記憶中寒暑假常要開刀,直到前年才完成最後一次唇顎裂修補手術;雖然天生只有單手,但她學會自己穿脫衣服,還可以單手完成摺紙星星、紙玫瑰等手工藝。
 
高中時媽媽手術開刀,她決定下廚做飯給爸爸跟兩個弟弟吃,讓她發覺烹飪很有趣,決定朝著餐飲管理發展;喜歡小熊的她,希望畢業後可以經營一間小熊屋,製作美味甜點給客人分享。

【聯合晚報】唇顎裂又獨臂 她愛上烹飪

出生時就缺了右手臂又有唇顎裂,雖有兩種先天缺陷,就讀萬能科大餐飲管理系餐飲管理系大二的曹林至恩,仍學會以單手做料理給家人享用。先天性鼻樑骨塌陷,接受多次手術的馬念祖,從小就學習面對人群的異樣眼光,他立志將來當老師,樂觀的面對學生。
 
唇顎裂、小耳症等顱顏缺陷的孩子,成長路上常受到嘲笑。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天表揚有顱顏缺陷,卻因他人眼光放棄追夢的青年,有近50人獲得獎助學金。
 
19歲的曹林至恩,一出生就少了右手臂,但父母堅定的信仰,總是給她正面的力量,讓她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她說,記憶中寒暑假常常要開刀,直到前年才完成最後一次唇顎裂修補手術;雖然天生只有單手,但她學會自己穿脫衣服,還可以單手完成摺紙星星、紙玫瑰等手工藝。
 
高中時媽媽手術開刀,她決定下廚做飯給爸爸跟兩個弟弟吃,讓她發覺烹飪很有趣,決定朝著餐飲管理發展;喜歡小熊的她,希望畢業後可以經營一間小熊屋,製作美味甜點給客人分享。

【國語日報】克服脣顎裂困境 單手女孩追烘焙夢

陳韻晴/臺北報導
 
 大二生曹林至恩先天脣顎裂且缺少右手臂,曾經在國中時期飽受同儕嘲笑與排擠,但是她從未放棄學習,反而自我鼓勵,獲得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青年獎助學金。昨天接受頒獎時,她說:「遇到生命的困境不要悲觀,既然遇到了,就努力克服它。」
 
 曹林至恩就讀萬能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她因為幫家人做飯而愛上烹飪,現在興趣轉向製作甜點。
 
 這份獎助學金是肯定,也是她朝向甜點師傅夢想的起點。她說,獎學金預定用來買烤蛋糕需要的烤箱,將來想開一家甜點店。
 
全文網址:https://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91041

【聯合新聞網-台灣醒報】獨臂烹出好料理 大2女獲獎學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
 
天生缺少右手臂,還能做得「一手」好料理。萬能科大餐飲管理系大2生曹林至恩23日獲頒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青年獎學金,她因先天缺右臂及罹患唇顎裂,出生至今已接受10餘次手術。另1位獲獎者馬念祖目前就讀東華大學碩3,則是從1歲半起,就陸續接受多次顱顏矯正手術。曹林至恩未來想開家溫馨小店,馬念祖則計畫執教鞭,「幫助像我一樣的顱顏小朋友。」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3日舉辦北部顱顏家庭年會,共有百餘家庭、近250人參與活動。基金會資源開發組主任陳依伶透露,目前正與中國語文學碩士畢業論文「搏鬥」的馬念祖,其實是「童星」出身,馬媽媽在他5歲時,為不讓馬念祖從小因外表與旁人不同而陷入自我封閉,特別帶他參與基金會宣導短片的拍攝工作,讓他及早練習「面對人群」。
 
先天鼻樑骨塌陷及雙眼間距過近的馬念祖自1歲半起,陸續接受鼻骨、頭骨、眼距、鼻部外觀、鼻樑骨等手術,直到大1時才完成治療。曹林至恩更是從出生以來,已接受10多次手術,「同學放寒、暑假是出去玩,」她笑說,「我則得去醫院報到。

【自由時報】唇顎裂獨臂女孩 勉缺陷兒做自己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大二女生曹林至恩出生即缺少右手臂,並罹患唇顎裂,曾遭校園霸凌,被嘲笑「半臂」,別的同學快樂過暑假,她的暑假卻在開刀房、病床上度過,十八年來至少已動了十八次唇顎裂修補手術,還取腸骨補牙骨,每次術後腫痛、至少昏睡兩週。

【中時電子報】「為何和別人不一樣」 唇顎裂病患談心酸

「我也曾想過,為什麼我沒有正常外貌?」19歲的曹林至恩是先天性多重畸形患者,一出生就缺少右臂,同時罹患唇顎裂,在國中時期不停被同儕嘲笑,但在家人開導、醫師鼓勵下,曹林至恩克服恐懼,完成10逾次的唇顎裂手術,現在的外表已與常人無異。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舉辦顱顏家庭公益活動,共有113個先天顱顏殘缺的家庭、近3百人參加,其中,現就讀萬能科大的曹林至恩,一出生就發現沒有右臂,5個月大就接受唇顎裂手術,至今共動過包括正顎、顱顏裂和齒骨整形等手術逾10次。
 
曹林至恩的母親杜月碧表示,當初生下至恩時,發現她不僅有唇顎裂還缺少右臂,那時不覺得難過,只替這孩子的未來感到憂心,但她與丈夫兩人都是在教會工作,深信這是上帝要給至恩的考驗,因此從小到大,她都不停給至恩正向的力量,盼她不要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要為愛你的人活得更好!」
 
即便缺少右臂,但曹林至恩依舊不自怨自艾,努力靠自己完成許多事情,像是料理給家人吃、協助做家事等等,曹林至恩表示,自己努力考上餐飲科系,就是未來能夠開設一家餐廳,不僅自立自強,也能透過食物傳達自己所得到的幸福。

【中時電子報】克服唇顎裂 曹林至恩做料理傳愛

「我也曾想過,為什麼我沒有正常外貌?」19歲的曹林至恩是先天性多重畸形患者,一出生就缺少右臂,同時罹患唇顎裂,國中時期不停被同儕嘲笑,但在家人開導、醫師鼓勵下,曹林至恩克服恐懼,完成10逾次的唇顎裂手術,現在外表已與常人無異。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昨舉辦顱顏家庭公益活動,共有113個先天顱顏殘缺的家庭、近3百人參加,其中,現就讀萬能科大的曹林至恩,一出生就發現沒有右臂,5個月大就接受唇顎裂手術,至今共動過包括正顎、顱顏裂和齒骨整形等10多次手術。
 
曹林至恩的母親杜月碧表示,生下至恩時,發現她不僅有唇顎裂還缺少右臂,那時不覺得難過,只替這孩子的未來感到憂心。她與丈夫兩人都是在教會工作,深信這是上帝要給至恩的考驗,因此從小到大,她都不停給至恩正向的力量,「要為愛你的人活得更好!」
 
即便缺少右臂,但曹林至恩獨立完成許多事情,料理給家人吃、協助做家事等。曹林至恩表示,考上餐飲科系就是希望開餐廳,透過食物傳達幸福。

【NOWnews今日新聞】最幸福的「單手料理」 獨臂女煮夢不灰心

先天缺陷,能用愛彌補!就讀萬能科大餐飲管理系大二的曹林至恩,一出生就有兩種先天性缺陷,缺少右手臂,又罹患唇顎裂,但父母總是給予許多正向支持的力量,讀餐飲的她,現在可以單手料理給家人吃,仍然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也獲得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青年獎助學金。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23)天舉辦2014北部顱顏家庭年會暨得福青年獎助學金頒獎典禮,共有113個顱顏家庭參與。
曹林至恩成長過程中,唇顎裂又只有一隻手臂,在生活上帶來不便,甚至他人的嘲笑,但她的個性開朗,不曾因為他人的嘲笑而感到灰心,也不斷告訴自己「雖然上帝為我關一扇門,但也會為我開另一扇窗」。
順利完成唇顎裂醫療計劃,多年後的今天,曹林至恩已有一個美麗的容貌,還靠自己努力完成許多事情,可以單手料理食物、摺紙星星或玫瑰花等手工藝品,更期許餐飲管理系畢業後可以經營一間小熊屋,除了販賣自己喜歡的小熊商品外,也能製作許多美味的食物,讓大家都能因此感到幸福與快樂。
罹患先天性鼻樑骨塌陷及雙眼間距過近的馬念祖,目前就讀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三年級,直至大一才完成整體醫療,前後5次大手術,才擁有與正常人一樣的外貌。

【蘋果日報】先天多重畸形 曹林至恩不畏歧視開心生活

今年19歲的曹林至恩是先天性多重畸形患者,一出生就缺少右臂,5個月大就接受唇顎裂手術,一直到18歲,動過包括正顎、顱顏裂和齒骨整形等手術逾10次。她就讀國一時,被同學嘲笑是「半臂」,還威脅其他人不可以跟至恩互動,讓她每天都哭著回家,一度不想上學,因父母親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禱告讓至恩樂觀面對異樣眼光,抱著從小陪她進出醫院的小熊絨毛布偶,至恩笑說:「看到小熊守護娃娃,就不害怕手術了!」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舉辦顱顏家庭公益活動,共有113個先天顱顏殘缺的家庭出席,至恩因多重殘缺,國中時遭同學言語霸凌,其母杜女士一度想幫女兒轉學,但沒成功,導致至恩高中、大學都改唸夜校,但也因宗教信仰和女兒少根筋的個性,讓至恩面對逆境時不會鑽牛角尖;談起女兒多次進出手術房的艱辛過程,她心疼的說:「每次都很不捨!」因至恩是1995年出生,當年正是健保開辦上路,杜女士坦言家境小康,「健保省去龐大醫藥費用,是女兒的大恩人。」
 
談到女兒的守護娃娃,杜女士說,至恩9歲時看到小熊布偶就被「電」到,走到哪都要帶著小熊布偶,因家裡只有至恩和弟弟,全家幫小熊布偶取名為「杜小咪」,就像家裡的毛小孩。

【中央社】顱顏兒領獎助學金 為自己按讚

唇顎裂、小耳症等顱顏缺陷的孩子,在手術醫治與父母照顧下,撥開烏雲走向陽光,今天他們用獎助學金、才藝表演等,感謝社會善心,也給自己按個讚。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天慶祝成立25週年,舉辦2014北部顱顏家庭年會暨得福青年獎助學金頒獎,數十人領取獎助學金,同時表揚顱顏家長志工,穿插短劇、說故事、走秀等表演,共有100多個顱顏家庭、200多人出席這場溫馨的聯誼活動。
 
獲得獎助學金的得福青年中,就讀萬能科大餐飲管理系大二的曹林至恩,先天唇顎裂及缺少右手臂,她來自基督教家庭,父母的愛及信仰的力量,支持她度過多次手術,也幫助她克服生活不便或他人嘲笑。她期許畢業後可以經營小熊屋,販賣自己喜歡的小熊商品,以及親手製作的食物,讓大家感到幸福快樂。
 
另一位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三年級的馬念祖,先天鼻梁骨塌陷及雙眼間距過近,前後經歷5次手術,直至大一時才修復成正常外觀。由於5歲時即參與羅慧夫基金會的宣導短片,他成長過程常和同學朋友討論如何面對外觀缺陷、接受挑戰,他期許自己未來擔任教職服務更多人。
訂閱文章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