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園丁

2017年年度成果報告


▲2017年蒙古國義診

【大紀元】唇顎裂重建面孔 拉爵勉早療再展笑容

合作國家: 
菲律賓
拉爵分享自己的故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大紀元2016年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擁有鄰家大男孩氣質的拉爵(PAJARIN, JALIMAO ROJAN)面目清秀,渾身充滿陽光氣息,但是,他曾因為唇顎裂以致於長期被霸凌,更因此想過要自我了結。他自2007年起經歷3次手術,也接受語言治療、定期追蹤,人生全然改變,現在是菲律賓唇顎裂馬拉松倡議跑手。他表示,不希望有孩子因為貧困、缺乏醫療資源而錯過黃金治療期,更不要因為霸凌而哭泣,希望顱顏患者都能展開微笑。
 
拉爵在5歲時曾接受某個唇顎裂義診團的手術,進行第一次唇裂及顎裂修補,但成果不如預期,加上說話上的困難,使他從小就成為親友、鄰居、同學間的笑柄。他說:「我希望死了一了百了,這樣比痛苦地活著被社會拒絕來得好。」「我從小學開始,就遭到同學間的霸凌、嘲笑,身邊除了父母外,大家都看不起我。

【人間福報】義診3次手術 菲唇顎裂跑者重生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菲律賓唇顎裂馬拉松倡議跑手拉爵昨來台,表達對台灣醫療團隊「長期治療」的感謝,他曾因為別的團隊一次性失敗的義診,生不如死,但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全面性的為他做了三次修補手術,重獲新生後他不只加入公益行列,為更多貧困患者發聲,精采故事還被拍成微電影。
 
拉爵說:「菲律賓唇顎裂患者愈來愈多,普遍遭遇霸凌,我想和大家說,你不用把自己藏起來,因為只要有羅慧夫,你就可以面對群眾。」他感謝台灣人的捐贈、支持,讓醫療團隊到他們家鄉服務,而能站在台灣這塊友善的土地,至今仍難以置信。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進行國際援助十八年,定期九個國家義診,培訓十八個國家、一百四十九位海外種子醫療人員。微電影可至基金會官網查詢。
 
新聞出處: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44617

【中國時報】唇顎裂想輕生 菲男受助羅慧夫基金會重生

學生時代,是許多人生命中最有活力、最開心的時期,卻有人因為天生疾病,導致整個學齡期間均無法正常說話,甚至飽受外界歧視。
 
菲律賓籍的唇顎裂患者拉爵,在22歲之前,受顎裂和顎咽閉鎖不全所苦,「家人以外,看到我的人都在取笑我」,讓他數度有輕生念頭,幸在菲律賓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種子醫師治療下完成手術,遂而決定以自身經驗、站出來幫助菲國的唇顎裂患者。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舉辦「我的名字叫拉爵」公益微電影首播記者會,片中以菲國唇顎裂患者拉爵為主角,訴說他從小到大的故事。拉爵表示,自己曾在5歲接受過手術、卻以失敗告終,特殊的外觀,讓他在求學過程中,飽受同學、外界異樣的眼光,加上無法正常說話,始終無法融入人群,最終在22~24歲期間,接受共3次手術,外貌和語言才更趨於一般人。
 
拉爵現在發動馬拉松倡議活動,希望透過馬拉松比賽和自身經營的網站,教育外界對唇顎裂的認知,以及完善序列治療的重要性。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說,該基金會過去都找知名藝人、擔任微電影主角,這次改編患者自身故事,並直接請患者擔綱演出,就是希望更多人理解,海外唇顎裂患者所遭遇的困境。

【蘋果日報】台灣導演菲國掌鏡 記錄唇顎裂小孩悲慘童年

每600名新生嬰兒便有一名顱顏患者,他們不但要忍受唇顎裂帶來的語言障礙,更要面對長年累月來自家人、鄰居、同學,甚至陌生人的言語或肢體霸凌。紀錄片《我的名字叫拉爵》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菲律賓顱顏患者拉爵的成長故事,從一個遭家人唾棄、鄰里歧視的厭世小孩,到接受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醫療幫助,接受手術並獲得新生。
 
本片導演盧盈良對這次拍攝經歷印象深刻,「到達菲律賓,我們看到因為體重過輕而無法進行手術的顱顏嬰兒,當時我內心很受衝擊,我在想:『他快死掉了嗎?』你在台灣是絕對不會見到那麼瘦弱、奄奄一息的小孩。」親眼目睹顱顏患者的狀況後,盧盈良選擇採用平鋪直敘的方式來呈現《我的名字叫拉爵》,「在一開始我就告訴觀眾,這裡是異地,是一個比台灣落後、貧窮很多的地方,這裡的小孩很需要幫助。我相信這就足以感動我們的觀眾。」
 
台灣顱顏康復者林蕙芳特別出席記者會,對微電影表示支持,「我覺得台灣的顱顏患者要比菲律賓患者幸福很多很多,他們的處境更艱難。」林蕙芳5個月大時接受第一次唇顎裂修復手術,並於3歲開始接受語言矯正,直至9歲完成第5次亦是最後一次手術。「完成手術不能等同完成治療,術後追蹤一直持續到我大學。

【自由時報】唇顎裂想輕生 菲男受助羅慧夫基金會重生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菲律賓唇顎裂馬拉松跑手拉爵(Pajarin Jalimao Rojan),五歲時曾接受過其他國家義診團手術,但手術成果不如預期,他仍是同學、朋友嘲笑的對象,曾一度絕望到想提早結束生命,直到廿二歲那年,他接受在菲律賓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種子醫師的協助,歷經三次手術修復了顎裂、顎咽閉鎖不全問題,現在他已卅一歲,希望幫助更多顱顏受損兒童。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資源開發主任陳依伶說,顱顏新生兒包含唇裂、顎裂、唇顎裂、小耳症與皮爾羅賓等。根據統計,台灣每六百名新生兒當中,就有一位是顱顏新生兒,其中唇裂(占十七.五%)、顎裂(占廿九.八%),二項患者的數量最多。
長期以來基金會致力於幫助台灣顱顏新生兒,如補助營養品、手術醫療費等,也將愛推廣到海外醫療資源貧乏的國家,培訓種子醫師,進行義診、補助醫療交通費等。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將拉爵的故事改編成《我的名字叫拉爵》公益微電影,昨日首映會,除邀請到故事主角拉爵現身,也邀請到曾受基金會幫助的林蕙芳分享生命故事。
林蕙芳指出,自己是在五個月大時就首次接受手術,直到九歲才完成第四次手術。現在卅六歲、擔任法官的她,也定期以認養方式,幫助其他國家的顱顏孩童籌得醫療費,重拾生命的自信。

【台灣醒報】走出陰霾助人 唇顎裂主角現身說法

【台灣醒報記者戴昱愷台北報導】「希望以我自身的經歷,能夠讓其他唇顎裂患者們走出心裡的陰霾。」來自菲律賓的拉爵表示。18日下午,三創生活園區11F舉辦的「國際園丁公益募款暨『我的名字叫拉爵』公益微電影首播」記者會上,特地邀請微電影主角拉爵到場。
 
長期致力於關懷唇顎裂孩童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年舉辦第5屆的「國際公益園丁募款活動」,為的是有更多資源培訓來自18個國家的種子醫師,讓他們在回到各自的國家後能夠將在台灣所學的技術應用在本國的病患身上。
 
「海外顱顏患者所面臨到的問題基本上主要為奶粉錢不足,導致他們營養不良,以及當地的醫療設備不足,造成治療有困難。」羅慧夫基金會王金英執行長表示。台灣過去曾接受許多國家的醫療資助,所以如今有能力時應該轉換身分,從受助者變為資助者,秉持「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扶植他國建立更完整的醫療團隊。
 
受助良多的拉爵,談到為什麼願意擔任影片主角時,他說:「因為我本身是唇顎裂的患者,在外雖時常飽受欺凌,但仍有一些願意幫助我的團體提供不少有用的資源。

【展延公告--第三屆國際園丁募款活動】

本會辦理「第三屆用愛彌補用心灌溉『國際園丁守護基金』」公益勸募活動已於2013年7月15日截止,共募得6,449,913元,並依原定募得款使用計畫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使用,但海外種子醫療人員之培訓計畫因海外合作團隊延後原訂培訓時程,計畫之執行時程有所順延,因此總執行金額低於所募之金額。為使本次募款成果發揮最大成效,本會將剩餘款項依原訂計畫項目內容展延其使用期限從2014年7月1日起至2015年9月30日止。

此展延計畫經本會第九屆第二次董事會議決議通過,並獲衛生福利部衛部救字第1030063740號函同意辦理。

本公益勸募活動之捐贈人若對此展延計畫有異議,可於即日起至2014年9月14日一個月內逕向本會提出。電話:02-27190408分機227

【蘋果日報 - 網路】把王丹事件當成醫療問題

2014年07月29日12:00   作者:芭芭拉

【聯合報】台商籌拍紀錄短片 要越南「看見台灣」

 

訂閱文章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