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孩子有看不見的朋友?是心理有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學校歸屬感對兒童影響大,同儕的影響比父母更深,同儕的認同感更影響著孩子的自信心,學齡兒童容易透過同儕的眼光認識自己。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希望藉由第二十二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徵稿主題為「誰是我的好朋友」,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社會發展。今年金獎作品《透明人》細述「幻想朋友」,幻想一個不真正存在的朋友,每天陪自己玩、聊天、分享喜怒哀樂。
 
我的“幻想朋友”
就讀高雄市嘉興國小五年級的吳承鴻,今年贏得金獎。承鴻因不適應小一的校園生活,而幻想出一個朋友陪著他上課。承鴻媽媽說:「承鴻個性內向,語言發展較慢。幼稚園課程多動手做,小學課程則需要安靜專心聽講,課程難度加深很多。承鴻因為聽不懂,上課時常覺得無聊,坐不住,以致幻想出一位穿著藍色吊帶褲的同學,跟他有一樣的心境,陪他渡過小一生活。升上小二後,承鴻適應了小學生活,就再也沒提起這位“幻想朋友”了。」
 
研究指出,6成5的孩子有交友煩惱
根據研究指出,3至7歲的孩子,約百分之六十五曾有過「幻想朋友」。孩子的「幻想朋友」是自我投射,透過這個朋友,可以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因此,聆聽孩子對幻想朋友的描述,有助於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幻想朋友 並不代表孩子的心理有問題
事實上它可能是心理生長發育必經的階段。通過與幻想朋友交談,幫助孩子轉化不適應的負面情緒,克服恐懼。有研究發現,孩子通常都知道幻想朋友是假裝的,因此與“幻想朋友”做伴的孩子,往往比同齡孩子更優秀。他們通常有更強的表達能力,在理解他人觀點方面也更勝一籌。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