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日報】顱顏病童近2成貧困 基金會募款

中華日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約有  30,000名顱顏患者,包括唇顎裂、小耳症、罕見顏裂、皮爾羅賓症、巨口症等,小華、唯唯、小敏都是被阿公、阿嬤帶大的顱顏患者,生命給了他們挫折,但愛卻陪伴他們成長,並安心治療。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昨(  25)日邀請小華、唯唯、小敏和照顧家長現身說法。  4歲的小華罹患巨口症,住在嘉義山上,連到高雄長庚的交通費都有問題,所以  2歲前從未就醫,直到蕉農阿公到基金會求助,才獲協助縫補手術與早療課程,讓小華慢慢學會使用單字說話。


 9歲的唯唯天生唇裂及左側臉骨缺損,左眼球掉到顴骨上,視網膜潰爛,外觀明顯跟一般小孩不同。沒收入的阿嬤忍著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帶著還是嬰兒的唯唯北上就醫,經過大大小小的手術,讓唯唯越來越喜歡自己,現在更是學校管樂團鼓手,綻放自信光芒。


 11歲的小敏雙側唇顎裂,在懷孕的時候就知道了,唯有阿祖堅持要這個孩子,並一肩扛起教養。但一度因生活困苦,把小敏送到寄養家庭,直到小敏  4歲要被送到國外出養,阿祖決定咬牙接回小敏。還好在各界的伸援,以及基金會的陪伴下,乖巧懂事的小敏,讓阿祖十分安慰。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锳表示,台灣顱顏患者中有  15%至  20%家庭經濟困難,靠「日薪臨時工」或是「時薪制」的工作勉強養家糊口,連生病都是奢侈,需要及時的援助,幫助他們在困境中挺立。需要好心人的一臂之力,幫助像小華、唯唯、小敏一樣的孩子,渡過難關,還給他們一個平凡人生。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