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Tag Me!這就是我!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自1989年成立,今年邁入第30年,30年來已經給予超過30,000 名窮困顱顏患者經濟補助,協助他們順利就醫、安心上學。專業社工提供的個案服務已達6萬人次,社會心理服務方案已嘉惠115,000人次。國際合作部分,完成83次義診,為近2000位當地貧困顱顏患者進行手術;同步培訓21個國家約170位種子醫師,輔導成立22個海外顱顏中心。
 
基金會特別於8月21~28日假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一樓,舉辦「用愛彌補-羅慧夫顱顏基金會30週年特展—這就是我」。這場展覽除了感謝30年來支持顱顏基金會的眾多愛心夥伴們,基金會也以「這就是我」的概念,透過主題活動區展現精采內容,結合知性、趣味與溫馨,期讓無論是基金會的老朋友或新朋友們,都能透過活動充滿收獲!
↑與會嘉賓一同亮出祝福的星星小卡,慶祝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成立30週年!
 
展場主題活動區包含:羅慧夫醫師珍貴影像文物展、平衡互動裝置、勇敢個案記錄短片、海外種子醫師紀錄片、繪本共讀、桌遊體驗、變臉體驗(拍下可愛的自己)、趣味捐款區…..等豐富內容。
 
Don’t Tag Me!
基金會在舉辦兩屆漫畫徵稿後,首度舉辦「Don’t Tag Me! –動畫/影片徵件」活動。今年以「我與標籤的距離」為題,邀請13歲以上的國人參賽,兩個月徵件期間即有60件作品報名,其中動畫18件、影片42件。此活動總獎金高達19萬5千元,金獎得主將獨得10萬元獎金。得獎作品也將作為基金會推廣「喜歡自己,也尊重不一樣的朋友」理念、倡議「反霸凌」議題的最佳素材!
 
本屆投件內容題材多元、新穎,影片從御宅族、老人、同性戀或傳統社會對男女生的期待等議題均有,故事內容紮實。今年的評審廖金鳳教授提到,這次參賽的作品動畫製作水準極高,有幾部作品更是超乎水準,多部作品的獨特創意,令人驚喜。本屆金獎《宇宙之光》主題明確,影片內容鋪排起承轉合,變化完整度高,製作動畫用心、角色造型討喜,評審表示創作者細節具職業水準,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金獎得獎人-黃韻文、許雅瑄表示會選擇宇宙、太空人來探討顏面殘疾與貼標籤的議題,是因為我們認為太空人連結到的是一個偉大厲害的形象。在太空人的面罩下,重點並不是你是什麼樣子,而是你有資格穿上這樣的裝扮。黃韻文說:「我們兩個從小都不會讀書,因此經常被貼上沒用、不聰明等標籤。但是那不是我們真正的樣子,我們在自己的領域,都擁有自已優秀、聰明、有用地方。」許雅瑄接著說:「不論你長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怎樣的人,都可以不用受到標籤束縛,去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也以這段話勉勵著自己,不斷前進。
 
    而銀獎《丑妮瑀》以鮮明的角色造型與色彩鋪陳主題,丑妮瑀,是主角的名字,念快一點便會唸成「醜女」,是在闡述:「以貌取人」,並諷刺現代社會審美觀,生動有趣。銀獎得獎人許博惟說:「平時生活中我與朋友時常會拿外表來開玩笑,生活中何嘗不是一位酸民?誰不是以貌取人?真的有人是只看對方的內在嗎?但自己心態調整與態度回應比外表更重要,要如何高情商的回應對方,其實每次的被貼標籤都是一次情商的考驗與磨練。」
佳作《WANAM》陳冠廷,利用日式的武俠與藝妓元素,探討性別的刻板印象,在技術應用上均相當專業,獲得評審讚賞,而唯一一部短片獲獎《快樂王子》,則描述 “御宅族”因特殊的喜愛逐漸被社會大眾視為異類怪人,創作者表示希望藉由這隻短片,讓大家認識他們,知道他們其實普通人一樣,去接受他們、用平等的眼光看他們。
 
基金會也希望在現今影音當道的世代,動畫及影片往往比文字更能產生共鳴、影響人心,也較容易讓青年學生加深印象,期盼透過這些媒介,藉由各個年齡層創意者的故事,傳遞相互尊重的理念,杜絕霸凌,讓每個人都得以自在的成長與生活!

你的長假,將如何度過?

如果,你有一個長達40年的假期,你會拿來做什麼?馬克吐溫說:「你的職業應該成為你的假期。」,享受職業如同享受假期,才能投入並常保熱情,有所成果。原本在美國生活的羅慧夫醫師。1959年來到台灣,用愛照顧一群獨特的孩子,他付出40年的時間,如同溫暖的太陽,照亮顱顏孩子的一生。2018年年底,羅慧夫醫師以91歲高齡在美國辭世,留給台灣民眾無限想念。「這就是我」特展中,第一個展區就是羅慧夫醫師文物展,基金會整理歷年照片、影音、插畫及羅醫師貼身文物等,讓民眾能透過此區,再次感念羅慧夫醫師對台灣醫療界、對顱顏患者的貢獻與付出。而羅慧夫醫師早期的患者,也親自來到會場,除了祝福基金會30週年外,也透過羅醫師文物展,再次緬懷羅醫師對他們的恩情。

←羅慧夫醫師的醫師袍在現場展示

治療心理的疤痕與生理的疤痕同樣重要

在面對生活的不便,以及大眾的不理解時,許多顱顏患者會問:「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在這個推崇個體與眾不同的世界,顱顏患者只希望自己和平常人沒有不一樣。因此,基金會也希望透過展覽的呈現,引導民眾思考:如果自己也是那機率1/600的顱顏患者,會怎麼看待自己?又將面臨什麼樣的生活呢?基金會又提供了哪些服務來協助我呢?除了展區內容陳設外,記者會現場也邀請了五位個案代表,透過不同年齡層的分享,讓與會來賓了解基金會提供的服務,在他們的生命長河中佔據的角色與重量。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自許成為陪伴顱顏患者一路成長的最佳夥伴,更期盼能協助所有患者,不管是心理的疤痕與生理的疤痕同樣都能獲得治癒的機會。因此,透過「病患照顧」、「大眾教育」、「醫療研究」等項目,全力推動顱顏患者的全人醫療與照護服務。展場也巧妙設置平衡裝置,希望透過缺一不可的藝術吊飾,讓民眾理解全人醫療中每個環節都具有缺一不可的重要性。
 
 
 
 

408876公里的愛

《猜猜我有多愛你》一書中,大小白兔伸長雙臂,嘗試著告訴對方「我有多愛你」。羅慧夫醫師對台灣的愛,從美國到台灣,綿延五十年不間斷;這份愛再由他的子弟兵跟基金會接手,以台灣為起點,向外傳遞到東南亞,甚至中美洲,只要有顱顏患者的地方,基金會籌組的用愛彌補義診團就不遠千里前往。20年來,飛行的總里程已經超過408,876公里,完成83次義診,為1994位當地貧困顱顏患者進行手術;同步培訓21個國家共173位種子醫師,輔導成立22個海外顱顏中心。展區中,我們透過紀錄片、插畫、DIY體驗,來訴說這份從台灣出發的愛,也邀請民眾進一步理解基金會培訓種子醫師的理念:讓當地人治療當地人。

瞭解的愛,讓傷口癒合的更快

以前,唇顎裂患者幾乎沒有機會接受醫療,有幸得以存活的孩子,成長路上總是遭人歧視、排擠。即便羅慧夫醫師投入唇顎裂治療後,顱顏患童因先天生理條件導致發音不標準,缺乏互動機會導致語言發展遲緩,常被貼上「標籤」嘲笑,而「霸凌」更成為他們成長的必經過程。直到1989年基金會成立後,開始推動大眾教育,讓民眾理解「經過治療,唇顎裂患者跟你我沒有兩樣」,並透過「兒童文學獎」的舉辦、說故事志工深入國小校園,宣導「喜歡自己,也尊重不一樣生命」的理念,我們期盼透過一次又一次的互動,讓歧視與偏見能逐一被瓦解,終有一天,顱顏患者能不再因為自己的外表、語言而遭受歧視、霸凌,因此,基金會也不斷思考與民眾溝通的形式,除了展出歷年兒童文學獎得獎繪本外,更設置可愛互動區,透過裝置的陳設,讓民眾透過「變臉」的呈現, 也能找到每一張不同的臉孔可愛之處。
 
 
Don’t Tag Me! –動畫/影片徵件 得獎名單
名次 姓名 得獎作品
金獎 黃韻文 宇宙中的光
銀獎 許博惟 丑妮瑀
佳作 陳亮希 獨眼
佳作 陳楚儀 快樂王子
佳作 陳冠廷 WANAM
 
 
【補充資料】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1989年12月由美籍羅慧夫醫師捐款創辦,多年來秉持著「生命的不完美,可以用愛彌補」的理念,一直致力於唇顎裂、小耳症及其他先天性顱顏畸形患者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的全人醫療服務。本會亦秉持「心理的疤痕與生理的疤痕同樣重要」的理念,為了幫助顱顏家長克服心理創傷,及早接納顱顏兒,以幫助其人格健全發展,陸續在台灣北、中、南成立「得福家長聯誼會」、「小耳症家庭聯誼會」、「得福青年俱樂部」等患者、家屬支持性團體。
除了照顧台灣的唇顎裂、小耳症及其他先天性顱顏畸形患者外,基金會基於人道關懷、促進醫療外交及提升國家形象的理念,於1998年將服務的範圍擴展至亞洲其他醫療落後的國家,已至9個國家義診,培訓種子醫師173名,輔導成立海外顱顏中心/基金會,基金會也分別於2000年、2006年在美國及菲律賓成立分會,近年更成立柬埔寨工作站,期盼將台灣成功經驗複製到有需要的國家。
 
歷年服務成果:
國內服務--
醫療補助5,788人次
就醫車馬費補助15,711人次
幼教補助6,501人次
課後補助5,890人次
青年獎助學金1,925人次
國際合作—
義診:83次、2000人次手術
種子醫師培訓:21國、173位
扶植顱顏中心:22個
成立海外基金會:2個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