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健康雲】羅慧夫在美辭世 魏福全:沒有他台灣整形外科無法達到現今格局

2018年12月04日 21:50

▲1989年12月,羅慧夫醫師捐出多年的積蓄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把一生都奉獻給台灣的羅慧夫醫師在美過世,享壽91歲。中研院院士、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特聘講座教授魏福全表示,台灣現在看不太到唇顎裂病患,不是因為不再發生,而是因為有羅慧夫,讓他們得以有良好的治療。也因為有他,台灣醫院管理得以近代化;而台灣的整形外科技術享譽國際,羅慧夫更是其中重要推手,令人相當感念。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4日證實創辦人羅慧夫因年紀老邁、心肺衰竭於美國時間3日凌晨3點過世,基金會將擇期於台灣舉辦追思會,緬懷其對台灣及顱顏患者的貢獻。
 
羅慧夫出身美國,1959年以醫療宣教士身分抵台,1960年開始擔任馬偕醫院院長至1976年,同年轉任長庚醫院院長,1989年12月捐款300萬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幫助並關懷唇顎裂暨顱顏患者,直到1999年退休返美,有近40年青春是在為台灣病人奉獻。
 
▲「一個阿斗仔醫生,用一口流利的台語看病」這是病人對羅慧夫最深刻的印象。(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羅慧夫的學生、中研院院士、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特聘講座教授魏福全受訪時感慨,羅慧夫後期深受帕金森氏症所苦,生活品質已經不理想,但知道他的離開還是非常難過。
 
魏福全說,羅慧夫抵台時,台灣整個環境還是相當的落後,也還沒有現代醫療管理觀念,於是他送中國醫藥學院管理研究所教授張錦文赴美學習醫院管理,並且把制度帶回台灣,堪稱台灣醫院管理之父。
 
羅慧夫本身完成一般外科訓練,來到台灣看到有許多唇顎裂小朋友,天真無邪的臉上卻有著缺損,因為無法受到完整醫療照顧,甚至無法接受教育、被社會排擠,也讓家屬相當傷心,他很自然的被這樣的患者吸引,決定再回美國接受兩年的整形外科訓練。
▲魏福全(左)與羅慧夫(中)及其老師合影 。(圖/魏福全提供)
 
魏福全指出,整外的範圍很廣,除了唇顎裂之外還有外傷、癌症、醫美、顯微手術等領域,羅慧夫回來台灣後就再送台灣醫師出去學習,魏福全當時也是其中之一,是第一個被送出去學習顯微手術的學生。
 
「要就要做到最好」羅慧夫要他們每一個學生再完成完整的整形外科訓練之後,一定要集中、專精於一個領域,把專業區分清楚,再透過團隊合作、經驗的累積,建構台灣的整外制度規模。魏福全說,現在台灣整形外科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羅慧夫功不可沒,幾乎可以說沒有他,台灣整形外科就沒有現在的格局。
 
▲1998年,羅慧夫醫師率領用愛彌補義診團至越南義診。(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羅慧夫致力於顱顏病患,魏福全提到,讓台灣現在街上幾乎看不到唇顎裂患者,這並非代表唇顎裂已經消失在台灣,而是這些患者都可以獲得良好的照顧,也是他留下來最大的禮物。且不僅止於台灣,義診醫療團隊足跡也遍及亞洲,幫助其他國家的顱顏患者。
 
除了醫療管理、整形外科建立等兩大貢獻,他在台行醫也創立許多第一,包括主導成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生命線、燙傷中心、小兒麻痺重建中心等。
 
羅慧夫後來即使退休於家鄉美國休養,仍每年搭機回台關心他開刀過的患者後續狀況,以及顱顏中心的學生、老同事及基金會發展,晚年因罹患巴金森氏症身體漸漸老化,且無法承受長途飛行的疲累,2013年為最後一次回台。魏福全不只一次訴說「羅慧夫真的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偉大的人」言談間十足顯露出對他的景仰以及不捨。
 
▲羅慧夫醫師2013年最後一次返台,來自台南的資深志工儘管生病不適,仍驅車北上,為了表達一聲感謝。(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原文網址: 羅慧夫在美辭世 魏福全:沒有他台灣整形外科無法達到現今格局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322418#ixzz5YssSK4Er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ETtoday on Facebook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