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莉珩/台北報導】為了提供二至六歲的唇顎裂患童爭取學習發展的黃金機會,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資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推動「顱顏幼教補助方案」,幫助經濟弱勢家庭的唇顎裂孩子得到良好照顧,並接受妥適的教育,降低成為遲緩兒的機率。
【聯合報╱記者李莉珩/台北報導】為了提供二至六歲的唇顎裂患童爭取學習發展的黃金機會,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資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推動「顱顏幼教補助方案」,幫助經濟弱勢家庭的唇顎裂孩子得到良好照顧,並接受妥適的教育,降低成為遲緩兒的機率。
![]() |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高人傑執行長(左)陪同兩位顱顏患童分享學習經驗。 圖/中信金控提供 |
中信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高人傑、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及董事長葉紫華昨天舉行「顱顏幼教補助方案成果發表記者會」。會中播放同樣是唇顎裂患者的導演陸孝文執導的紀錄片,觀察三位唇顎裂小朋友幼稚園就學之路。
陸孝文強調,唇顎裂的孩子只要有機會接受就讀幼稚園,透過環境及同儕互動的刺激,就有機會改善唇顎裂孩子語言的問題;透過「顱顏幼教補助方案」的協助,讓家境貧困的顱顏幼童有機會接受學前教育,進而改善語言能力,學習人際互動技巧,讓他們不會因為先天缺陷與貧困等雙重弱勢,輸在人生的起跑點上。
五歲的萱萱(化名)目前就讀幼稚園大班,父親原本是臨時工,但兩年前工作受傷後就在家休養,家中主要經濟重擔及照顧責任便落在媽媽身上,但媽媽為新移民配偶,又因健康無法從事正職工作,僅能依靠親戚協助打理日常生活;透過「顱顏幼教補助方案」的協助,讓萱萱安定就學。
高人傑說,中信慈善基金會三年來投入二千四百六十萬元,協助顱顏小朋友上幼稚園,接受適當的醫療照顧及教育,改變命運。
【2010/10/0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