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緬顱顏女童來台 謝醫護再造

合作國家: 
緬甸

閻光濤/整理


緬甸籍小女孩米杜(左)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協助下,來台進行顱顏重建手術,7日發表成果,她在記者會上活潑好動,以開朗的態度迎接顱顏重建後的新人生。

 來自緬甸海邊小島,9歲女童有嚴重顱顏患者米杜(MI THO),今年2月來台接受台北長庚醫療團隊2階段手術治療後,今天以華語向醫療團隊說「謝謝」,感謝讓她有重生機會。

 米杜來自緬甸,先天沒有鼻樑、右眼淚囊外露、嚴重唇顎裂、顱顏裂,異於常人的外表及發音,讓她從小就被人排斥,上學也沒有同學願意接近她。直到2008年納吉思(Nagis)颶風侵襲米杜的家鄉,從事援救工作的國際全球動員基金會(GHNI)深入災區救援,才發現米杜情況,開始尋求資源改善米杜的外觀。

 中央社台北7日報導,米杜在2009年於緬甸當地接受1次唇顎裂治療,但因醫療技術落後,沒有獲得明顯改善,也無法進行後續治療,GHNI開始尋求國際援助,找上世界顱顏基金會,世界顱顏基金會考慮地緣及醫療水準後,透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轉介到長庚醫療團隊,今年2月27日來台,3月2日、23日進行手術,恢復情況良好,明天上午將搭機返回緬甸。

 負責為米杜動手術的台北長庚外科部副部長羅綸洲表示,米杜一出生就沒有鼻樑骨,就算是唇顎裂患者也相當罕見,「5萬個才有1個」。

圖後為陪同來台的牧師Peter。

 羅綸洲說,為了重建米杜的鼻樑,醫療團隊必須開刀從米杜的右側第6肋骨取1小塊充當鼻樑骨,這些過程是手術中最困難的部分,「過程是很痛苦的,米杜卻很配合」。

 除了重建鼻樑之外,醫療團隊還修補了外露的右眼淚囊、唇顎裂、顎部息肉等,除了外觀已有明顯差異,經過練習,也能有正確的發音。不過,米杜仍有兩眼距過大問題,考量米杜還在發育,加上營養不良,不適合動顱部大手術,羅綸洲說,會持續後續追蹤,米杜滿18歲後,再評估是否需要動手術,若有必要願再提供協助。

 陪著米杜來台就醫的GHNI緬甸分會副主任Peter牧師表示,米杜之前右眼常會流膿,外觀也很特殊,鄰居、朋友都很排斥,這次來台治療,不僅外觀變了,右眼也不會流膿,很感謝醫療團隊。

 米杜也以在住院期間畫的兩幅畫,分別贈給為她開刀的羅綸洲及照顧她的護理師周素葉,並以華文小聲的說「謝謝」,雖然外觀還無法完全跟一般人一樣,不過,看得出來米杜面帶笑容。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