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與目標

緣起

1959年,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醫師從醫療技術先進的美國,遠渡重洋來到醫療資源貧乏的台灣,秉持著「培訓當地醫療人才,給他們魚吃,也教他們釣魚。」的理念,成功促進台灣醫療的發展,提升醫療品質與水準。

羅慧夫醫師所領導的長庚顱顏醫療團隊享譽國際,以豐富的臨床經驗與技術,在台灣辛勤耕耘20年後,台灣的唇顎裂患者得以接受團隊醫療帶來的最佳效果,還給患者正常的生心理功能,並融入社會,成功地寫下台灣經驗的另一章,在享受豐碩成果的同時,基金會也希望能將此經驗智慧貢獻國際社會,讓世界上更多的顱顏患者重拾信心與笑容,擁有全新的人生。

數十年來,羅慧夫醫師不斷用愛創造台灣的醫療奇蹟,1998年,在台商穿針引線下,基金會國際援助的工作,在越南胡志明市開始,初登國際合作舞台,以「國際義診」接觸當地、瞭解需求,挑選並培訓當地種子人員,傳承台灣經驗與理念,更輔導成立海外顱顏中心及基金會」,讓當地人幫助當地人,使海外種子人員可以落地生根,永續發展。

目標

基金會發展國際合作的五個步驟:

  1. 評估合作對象
  2. 資源結合與運用
  3. 保持良好的服務品質
  4. 種子醫療人員的培訓
  5. 後續追蹤督導

在任務的執行上,我們設定下列具體目標:

1. 基金會服務國際化:

依照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定義,於三個國家以上登記成立基金會,始可稱為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羅慧夫顱顏基金會1989年在台灣創立,羅慧夫醫師退休返美後,設立了美國分會;2006313日,菲律賓分會取得立案許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正式晉升INGO之列,也意味著,未來基金會服務將走向國際化,和更多發展中國家分享臺灣的成功經驗。

2. 協助更多發展中國家建立當地顱顏中心:

隨著種子醫療人員增加,越來越多生力軍投入顱顏醫療服務,經歷過台灣的培訓,更能體會顱顏醫療團隊建立的重要性,基金會將更容易促成更多合作醫院建立當地的顱顏中心,將服務紮根與深耕。

3. 拓展國際合作的全面性:

基金會在國際合作業務推展上,早已擺脫單純義診的模式,基於全球化思潮下「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的概念,把「國際義診」、「人才培訓」、「國際合作計畫」串連起來,尋求各合作國家、發展不同的合作計畫,希望因應在地需求與現況,把顱顏醫療服務融入當地,並尋求更廣的合作面向,服務更多的患者與家庭。

4. 評估與監督的E化:

為了保證服務品質,因此臺灣的督導擔任監督、評估的工作,藉由基金會發展的「種子醫生專區」,將有助基金會監督與評估各地的合作方案,有效減少行政成本,提昇服務品質與工作效率。

5. 國際合作的制度化與系統化:

經歷過幾年來的推動,基金會在國際合作業務上不斷拓展和累積,放眼未來的發展,今年將更致力在相關業務的制度化與系統化,這樣才能有計畫地累積經驗,將基金會服務推向國際。

今天,全球化影響了生活中的每個面向,基金會相信,愛,也要全球化,透過國際合作實踐世界大同理想,也期待,每個人都決定當一個善的循環的起點,希望在十年、二十年後,柬埔寨、菲律賓、越南等接受援助的發展中國家,也有能力幫助世界各角落還在等待援助的國家。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