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床鼻形塑形術

長庚紀念醫院顱顏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 白健蓉醫師

    唇腭裂口蓋板的正確名稱應該是「鼻型齒槽骨塑型術」(Nansaoalveolar molding)簡稱NAM。 最初由紐約大學Dr.Grayson於1999發明,之後由伊利諾大學Dr.Figueroa 改良,最後由前長庚醫院林文源醫師至紐約大學學習及劉人文醫師和柯雯青醫師至伊利諾大學引進回國。

誰需要口蓋板

雙側及單側完全唇腭裂之嬰兒

佩戴口蓋板的時機:

病人一出生至唇部手術前,大約3 個月大時皆需24小時配戴。嬰兒出生時體內帶有從母體帶來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此種賀爾蒙可在體內一直存在好幾個星期,因此利用玻尿酸的特性幫助骨頭塑形,減少顎裂的寬度。

口外膠帶及口蓋板的目的

1) 改善單側唇腭裂病人歪斜的鼻小柱及人中

第一次看診,右側唇腭裂病人出生時的模樣,鼻子塌陷,鼻小柱歪斜,兩側嘴唇外擴,上顎骨縫寬度較寬。

手術前,右側唇腭裂病人配戴口蓋板後,兩側鼻翼較為對稱,鼻小柱較直,兩側嘴唇鬆軟並往中間靠攏,上顎骨縫也明顯減小

2) 增加雙側唇腭裂病人鼻小柱的長度

3) 減少顎裂骨頭的寬度並減少日後植骨的機率

4) 感善口內的壓力進而方便嬰兒吸允牛(母)奶

5) 口外膠帶可使兩側嘴唇往中間靠攏並使嘴唇較鬆軟,減少術後疤痕的行成

門診流程:

第一次門診:  照相紀錄,印上顎模型準備製作口蓋板,口外膠帶教學,說明回家後注意事項

第二次門診 (一週後):檢查口外膠帶貼黏程度,配戴口蓋板示範及練習。因本次時間治療時間較長,請將病人所需用品帶齊,如尿布,牛(母)奶。

第三次門診(一週後):檢查口外膠帶貼黏程度,調整口蓋板及增加鼻子高度。持續每兩週回診一次直到唇部手術開刀。

*每次看診前30分鐘內請勿餵奶以防止治療時溢奶或吐奶,如病人很餓,請先詢問跟診的護理師是否可先餵食。 並於病人打嗝30分鐘後看診。  

配戴口蓋板所需用品

1) 假牙黏著劑

2) 透氣膠帶 (1吋寬)

3) 棉花棒

4) 口蓋板

如何貼膠帶

準備:一段約10公分的膠帶

1) 將10公分的膠帶前後段先反折以利方便移除膠帶。

2) 將10公分的膠帶貼牢於患側 (嘴唇較小)的臉頰,雙側唇腭裂兩側都可以。

3) 按住病人兩側臉頰使嘴唇往中間靠攏,甚至重疊

4) 另一側膠帶黏貼在病患的另一邊(嘴唇較大)的臉頰

5) 膠帶濕了或脫落時就要換新的膠帶

6) 佩戴著口蓋板時不方便換膠帶時,可暫時將口蓋板拿下,先黏膠帶後再將牙 

   蓋板帶回口內

7) 移除膠帶:將膠帶用白開水沾濕後慢慢拿下來。

8) 因人工皮會往中間滑動並使口外膠帶無法正確貼黏,所以如病人臉頰無過敏    或嚴重破皮現象,不建議使用人工皮保護。

9) 注意重點

  單側唇腭裂: 沒黏膠帶時鼻柱是歪斜的,黏上膠帶後會比較靠近中線。 

  雙側唇腭裂:貼黏膠帶時嘴唇不要壓在中間骨頭的下面

雙側唇腭裂,貼黏膠膠帶時三片嘴唇應碰在一起

 

如何配戴口蓋板:

準備: 棉花棒,假牙黏著劑,牙蓋版,白開水,

單側唇腭裂需一段約2 公分的膠帶,雙側唇腭裂則需兩段。

1)將大約1 公分的假牙黏著劑擠壓至口蓋板兩邊內側凹槽,沾一點白開水將假牙黏著劑鋪平,假牙黏著劑的量可以自行調整。(如太少黏著劑,怕口蓋板黏不住常常掉落; 如太多黏著劑,則不好清洗)。  

假牙黏著劑鋪平在口蓋板內側凹槽

2) 壓住病人的下嘴唇讓病人的嘴巴打開,將口蓋板從嘴唇較大的那一側旋轉至   口內,用一隻手指頭按壓在口蓋板上1分鐘(不要按在鐵絲上)固定在上顎。用棉花棒由內到外撥開兩側嘴唇並確認口蓋板沒有壓到嘴唇。

3) 將鼻球放置鼻腔內用2公分的膠帶固定。 鼻頭會有反白屬正常現象。

4) 清洗口蓋板: 用冷水及牙刷將口蓋板內側清洗乾淨或用棉花棒用旋轉的方式將移除剩餘內側的假牙黏著劑移

5) 建議: 一天洗一次,可利用洗澡時將膠帶及口蓋板全部移除並清理乾淨

6) 注意事項:

-不可將口蓋板用熱水或放入蒸汽鍋內消毒。

- 口腔上顎可用乾的紗布將殘留的假牙黏著劑清理乾淨

-無佩戴口蓋板時請勿餵食以防止骨頭再次打開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