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情緒反應

(1)父母的初始反應

Palmela ( 1992 )指出當缺陷兒誕生時,父母可能會有以下的初始反應:
愧疚-自己是否犯了什麼錯,才把孩子生成這樣?
對於未能生出一個「完美的孩子」,父母愧疚未能善盡職責達到社會與家族的期待,同時也對孩子感到虧欠未能給予完整的器官。「我把孩子生成這樣,就應該多所彌補」。父母親多半會覺得非常強烈的內心衝突與罪惡感,並常常歸咎到自已身上,甚至產生自我懲罰或自我犧牲的行為( Mercer ,1997 )。

害怕-這個孩子是否能活下來或發展遲緩?
「我覺得我生了一個怪物」、「我只看到孩子唇裂的開開的,看不到孩子的眼睛、臉形 … . 」大部份的父母從未見過顱顏畸形的孩子,第一眼看到孩子,整個人嚇呆了,孩子的缺陷放大了,擔心害怕孩子的缺陷是否能治癒。有些人將孩子與神秘的力量連結,認為造成缺陷的原因是上天的咀咒或懲罰,而可能產生莫名的恐懼( Mercer, 1997 )。

同情-我可憐的孩子,我希望能代替您受罪?
唇顎裂兒一出生即面臨餵食問題,有些孩子可能先以鼻胃管餵食或住進加護病房,當父母暸解孩子必須接受種種醫療過程,即開始同情,心疼孩子。許多母親表示,當孩子送進開刀房接受第一次手術治療的那一刻,簡直是「心如刀割」。

憤怒- 為什麼是我?上天是不公平的!
Cheng ( 1990 )指出中國文化認為天生缺陷是因果報應的結果.會認為生到缺陷兒是一種「天譴」。因此當父母檢視自已平日做好事,卻未得好報,遭到懲罰-生到缺陷兒,即會怨天尤人,憤怒的指責上天的不公平。

否定-不願意面對孩子的問題。
當個體知覺到威脅過於巨大時,即以否定、退縮、逃避做為自我保護的機轉( Mercer,1997 )「我不敢承認它是我的孩子!」。當父母尚停留於對所預期「完美小孩」的哀悼,也就延遲對缺陷兒的接納,否定缺陷兒所必須面對的種種問題,臨床上看到有少數顱顏缺陷兒合併智力發展或其他病症,父母往往忽視了孩子問題的嚴重性。

排斥-我不想抱小孩,我不想看到孩子。
有位母親生產後自己先回家,把孩子留在醫院,並拒絕前往醫院探視孩子。父母排斥缺陷兒,或許是一種自我逃避,或許也是擔心孩子代表的社會標記將影響其社經地位等。

(2) 父母的心理衝擊

先天性缺陷兒的誕生,對父母而言是很大的心理衝擊,父母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由以下的原因所造成:

對「完美小孩」的哀悼
在懷孕期間,母親即和所預期的「完美的小孩」發展親子關係,缺陷兒的誕生無異粉碎母親對完美小孩的預期。因此,母親一方面哀悼完美小孩的死去,同時又要試著接受眼前的缺陷兒,並重新建立親子關係的情況下,有些唇顎裂孩子的父母在一開始對缺陷兒的接受上產生因難( Brantley & Clifford 1979 ; Spriesterbach , 1973 )。臨床上曾看到唇顎裂的父親因為驚嚇過度而嘔吐等激烈情緒。

自我概念上的打擊
Lax ( 1972 )認為母親在懷孕期間會認為孩子是構成他自我的主要部份,因此生下缺陷兒是一種象徵不合格母親的証據( Tisza & Gumpertz, 1962 ),這無異衝擊母親的自我認同與自我概念。研究指出顱顏缺陷兒童的母親,對自已的能力給予較低的評價。( Speltz & Armsden etal ,1990 )母親會強烈的感受其自我價值受到傷害,覺得自已是個失敗的母親。

失去控制感
有些母親懷孕期間做了許多預防措施,包括擔心空氣污染,特別搬到鄉下居住,不吃刺激性東西 … . 等,當做了所有努力,卻生了個顱顏缺陷的孩子,這將影響母親對生活中其他事件的控制感( Bradbury & Hewison , 1994 ),大部份母親對於自已是否能生得出一個正常的孩子失去信心,研究也指出,這將影響父母親生下一胎的焦慮感,以及對產前檢查的不信任等。( Spriesterbach , 1973 )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