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

【聯合報】91歲辭世…謝謝羅慧夫 你彌補了人間遺憾

【中央社】病人最愛的羅爺爺 羅慧夫是台整形外科之父

2018-12-04 12:39中央社 台北4日電
 
台灣整形外科之父羅慧夫辭世。他的學生、整外醫師曹賜斌今天說,羅慧夫雖是美國人,但人生精華時段都奉獻給台灣,對病人溫柔、體貼,病人都叫他「羅爺爺」。他對病人的好,也成後進楷模。
 
高齡91歲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整形外科權威羅慧夫在美國時間12月3日凌晨3時逝世。他晚年受巴金森氏症所苦。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上午也發出新聞稿證實羅慧夫死訊,羅慧夫因年紀老邁、心肺衰竭在美國過世。基金會深感悲痛與不捨,將擇期於台灣舉辦追思會。
 
前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曹賜斌上午受訪表示, 羅慧夫是台灣整形外科之父,雖是美國人,但在人生最珍貴的30多歲至70餘歲的40年間都在台灣。他對學生非常的嚴格,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不能有藉口」,無論如何要做到完美,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鬆懈。

【大愛新聞】脣顎裂義診 直接拉拔當地醫師

合作國家: 
菲律賓

2018/08/16 23:15:38
脣顎裂患者,一歲前是黃金治療期,但許多貧困國家,沒有完善醫療資源,民眾也沒有錢求診,因此有基金會進行海外義診,更培訓當地醫師,來台灣學習治療脣顎裂技術,再回到家鄉幫助更多患者。

【台灣醒報】首播《我的孩子》羅慧夫傳愛世界

合作國家: 
菲律賓

2018-08-16 20:18台灣醒報 記者楊凡恩╱台北報導

【自由時報】8歲蒙古孩童患罕見先天顱顏缺縫 台醫助其拾回笑容

合作國家: 
蒙古

蒙古8歲男孩桑賈和其母親相當感謝台灣醫療團隊的幫忙。(記者林彥彤攝)

【聯合新聞網】男童臉裂家長怕 台灣醫巧手補裂痕

合作國家: 
柬埔寨
2017-01-07 11:13中央社 台北7日電
 
 
7個月大柬埔寨男童有嚴重臉裂,右臉裂痕裂到眼眶,右眼閉不起來,又有雙側唇裂,出生後差點被丟棄。台灣團隊花7.5小時手術,巧手補臉,也補家庭裂痕。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長庚紀念醫院顱顏中心聯合主辦「用愛彌補-2016柬埔寨唇顎裂義診行動」,由高雄長庚醫院兒童整形外科主任賴瑞斌率12人義診團隊,2016年12月27日到今年年1月1日,在柬埔寨金邊國家兒童醫院進行唇顎裂義診,總共幫14名貧困患者提供免費手術。
 
7個月大的柯索奇(Keb Socheat)來自柬埔寨西北部的偏遠地區奧多棉吉省,父母都是農夫。柯索奇出生時除了明顯雙側唇顎裂外,臉上的裂痕甚至裂到眼眶,右眼沒辦法閉,也經常會不小心戳到眼睛。
 
柯索奇身為家中第一個孩子,本應受寵愛,但因先天顱顏缺陷,一出生時連母親都不敢正視他,只敢遠遠看他,許多親戚和鄰居都勸,乾脆把這個孩子丟掉。

【中央通訊社】醫師妙手 唇顎裂少年到站播音獲採用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南部分會27日在高雄長庚歡慶20成立 週年,唇顎裂兒陳政宇(右)上台載歌載舞表演韓國舞 曲「NObody」,贏得滿堂彩,令人聽不出也看不出他曾 是唇顎裂兒。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攝 105年11月27日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7日電)13歲少年陳政宇從小就是唇顎裂兒,外貌缺損,說話也漏風,經高雄長庚醫院4次修補唇顎裂手術,發音字正腔圓,還自學國、台、客、英、韓5種語言錄製到站廣播,獲桃園客運採用。

【中央社】唇顎裂手術苦 正向面對人生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6日電)讀醫學系的蘇宣宇,出生伴隨嚴重唇顎裂,10歲前歷經12次手術,如今唇部只留下一道小疤痕。他樂觀的鼓勵唇顎裂患者,人生有很多無法選擇的困難,但可以選擇如何面對、解決。
 
根據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資料,胚胎早期發育時,嘴唇部份是由兩側組織漸漸往身體中線連結起來,如果連結過程有差錯,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裂縫。若單純只是上唇有裂縫,稱為唇裂;若裂縫延伸至口內硬顎或更內部的軟顎部位,稱為唇顎裂;有時僅口腔內之上顎或軟顎裂開而外表正常,則稱為顎裂。
 
唇顎裂大部份致病原因未明,部份是受到遺傳或環境因素的影響。遺傳因素是指染色體中多種不良基因所造成的;環境因素則包含病毒感染,如德國麻疹、服用藥物,如抗癌、抗癲癇、類固醇等藥物、X光輻射線照射、營養不平衡。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根據統計,約每600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唇顎裂患者,台灣每年約增加300到400名患者。

【聯合報】唇顎裂是助力 患者成醫師律師

2015-11-29 18:14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即時報導
 
「不必在意別人怎麼看待我們,而是我們要怎麼看待自己。」唇顎裂患者楊明瑜表示,小學時曾被同學嘲笑長得奇怪,長大後也曾因講話太快發音不清,打工時被掛電話,但他選擇不逃避,與自己心中的黑暗面和解。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天頒發得福獎助學金,楊明瑜為得獎者之一,他目前就讀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二年級,去年已考上律師。他分享唇顎裂曾帶給他不便,但媽媽告訴他「這沒什麼,因為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別人看你,你就看回去。」因為爸媽都是勞工的關係,他期許未來律師執業後,多關心勞動權益。
 
另一名獲獎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學生蘇宣宇,他說,因唇顎裂容易耳朵積水、中耳炎,10歲前動了12次手術,但進出醫院的經驗卻讓他萌生當醫師的念頭,他想「如果我能成為醫師,加上自己有過那麼多的手術經驗,只要多一點努力,說不定可以減低病人的痛苦?」
 
「如果唇顎裂不是發生在我身上,那該有多好。

【國語日報】接納自己 脣顎裂病友勇敢成長

(2015/11/30)
 
 王詣筑/臺北報導
 
 「你的鼻子好奇怪。」是新科律師楊明瑜小時候常被問的一句話。因為脣顎裂,楊明瑜的人中上有條淡淡的疤痕,也曾因此被嘲笑,但他秉持「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態度樂觀面對。昨天楊明瑜獲頒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青年獎助學金。
 
 經過四次手術,楊明瑜的外觀修復得很好,說話也不成問題,但人中上的疤痕仍讓他成為同學關注焦點。父母擔心他受欺負,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每天陪他走路上學,如果遇到同學耳語,父母就主動向同學解釋。
 
 楊明瑜的脣顎裂情況不需要語言治療,但他曾因為太過心急,話說不出清楚,而被掛電話。雖然感到挫折,但他選擇自我提醒與練習,避免相同情況再次發生。課業方面,楊明瑜成績優異,一畢業就考取律師,目前就讀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
 
 就讀北醫大醫學系五年級的蘇宣宇也獲得獎助學金。他因為脣顎裂,從出生到十一歲之間,陸續做過十二次手術。他說,當時一聽到要動手術,就會忍不住哭出來。
訂閱文章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