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

【中時電子報】克服讀寫障礙 小六生繪本獲獎

六年級的徐宜廷3年前被發現讀寫障礙,課業常跟不上同學,媽媽李佩珊陪著她讀書、寫字,也鼓勵她透過日常生活,觀察送貨員、美髮師等各行各業,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徐宜廷在母親協助下,彙整3年畫作,以貓咪美髮師「咪歐」的角度,創作「美髮師咪歐」繪本,拿下今年羅慧夫兒童文學獎銀獎。
 
徐宜廷說,繪本中她創造出各式各樣角色,除了歐咪,還有收銀員小豬、眼科醫師小熊,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透過這些職業觀察,她想告訴其他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專長,不要因課業落後而自我放棄。
 
四年級的林亞璇則描述心智障礙叔公的故事,以繪本「不大叔公」拿下金獎。她說,叔公已經超過70歲,智力卻一直停留在7歲,叔公雖然智力不高,但因為家人、鄰居的關愛,仍過得非常開心。

【中華日報】爸爸以身作則 遲緩兒克服自卑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2018-12-02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就讀台南市建功國小五年級的遲緩兒劉宥侖今年第3次投稿,前2次得到金獎,今年以《爸!乾杯》作品拿下銀獎。今年細節處理更細膩,用心經營每個畫面,圖像駕馭功力比2年前更加卓越,刻畫入微。
 
 宥侖3歲半時被醫生判定發展遲緩,專注力不佳、過度活躍、語言表達能力有障礙,症狀極像亞斯柏格症。此外,好勝心強在黑白分明的亞斯伯格輕度自閉相當常見,宥侖總是不接受別人的幫忙,也不願意學習別人的方法。因為不想承認自己有發展遲緩的問題,覺得別人能做到、自己也可以。
 
 經由媽媽、老師以閱讀繪本與圖畫創作的方式改變宥侖,也深受爸爸身教的影響。宥侖觀察到爸爸也有缺點,也有很多事不會做;但爸爸總願意去嘗試,去模仿別人的方法。
 
 爸爸以身作則讓宥侖突破心魔,讓他不再像以前一樣,事情沒做好就覺得天崩地裂,學習克服自卑感,不停地練習,直到愈做愈好。《爸!乾杯》描述宥侖從爸爸身上學到很多處事的態度,向最愛的爸爸致敬。

【蘋果日報】《阿嬤的愛》充滿感動 背後是她的真實故事

 
從小哭鬧不停,原是自閉症作祟,如今展現繪畫天分,大放異彩。就讀國小五年級的10歲女童范顥馨,出生後情緒波動大,不論在家或與家人外出用餐、購物等,總是哭鬧不停,常常一哭就是2個小時,讓家人苦不堪言,甚至有鄰居以為她被家暴而報警處理,顥馨直到4歲才確診為自閉症,經過3~4年的早期療育,才讓她重拾笑容不再哭泣。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舉辦第21屆「用愛彌補」文學獎頒獎典禮,今年主題為「影響我最深的人/事」共71件參賽作品,范顥馨以「阿嬤的愛」獲得金獎,除獲得獎金3萬元,該故事還出版繪本。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說,全台自閉症人口約為1.3萬人,平均每2000人就有1人,希望透過顥馨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及關懷自閉症。
 
范顥馨說,這次能夠獲獎感覺很不錯,「謝謝阿嬤給我的支持及鼓勵」,希望大家看完繪本會有很感動的感覺。今在頒獎活動時,范顥馨演唱3首歌曲《因為您因為我》、《天空之城》及台語歌《打開心內的門窗》,分別代表感謝阿嬤的心、追求未來的夢想,最後一首台語歌則是獻給阿嬤,因為這首是阿嬤最喜歡的歌。

【中華日報】畫出自己的故事 劉宥侖:我拚了!


台南市建功國小五年級劉宥侖再以繪本創作《我拚了!》勇奪「第20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金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

【蘋果日報】起跑鳴槍聲讓他狂哭噴鼻血 遲緩兒險輕生


台南市建功國小五年級生劉宥侖。蔡明樺攝

【蘋果日報】蓮蓬頭灑下毛毛蟲 她從怕水變身游泳高手


台中市華盛頓國小三年級生林毓晰。蔡明樺攝

【自由時報】克服恐懼我拚了! 劉宥侖再拿文學金獎

2017-12-04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為讓更多小朋友了解,努力就有克服的勇氣,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年舉辦的「第20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便以「努力」為主題。蟬聯金獎得主的是,目前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劉宥侖。他將對聲音敏感的自身故事,畫成「我拚了!」繪本,鼓勵其他孩童以努力克服恐懼。
國小五年級生劉宥侖,今年以「我拚了!」繪本,再度蟬聯金獎得主。(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3歲半被判定有發展遲緩、專注力不佳的劉宥侖,去年以「口水大王」創作拿下金獎,今年二度得獎。劉宥侖說,一般人認為的微小聲音,對他來說可能都是巨響,常讓他恐懼與焦躁不安,最嚴重的一次是參加學校運動會,起跑前裁判高喊「預備」,他因害怕而大哭,還不自覺地流下鼻血,但即使如此,他仍完成比賽。

【國語日報】跑步高手卻怕鳴槍聲 劉宥侖突破恐懼 蟬聯用愛彌補金獎

李琦瑋/臺北報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昨天舉辦「第二十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今年以「努力」為主題,連獲兩屆金獎的劉宥侖,天生對聲音敏感而焦慮,這次得獎作品《我拚了!》就是記錄自己克服聲音敏感的過程,昨天他和同學以戲劇演出作品。
 
 就讀臺南市建功國小五年級的劉宥侖,雖然是跑步高手,但害怕鳴槍聲音,一年級參加運動會時,因為太害怕了,不自覺流下鼻血。他很氣自己為何無法像一般人一樣,於是擬定「不怕不怕作戰計畫」,從玩具槍發出的聲響、加入太鼓隊到刺破氣球等,漸進式的訓練自己適應聲音。
 
 劉宥侖說,各種練習給了他改變的力量,有次參加廟會,面對鞭炮聲居然不害怕了。不過,最困難的是刺破氣球,他為了演出這一幕,一週前開始練習,雖然看到打氣就會哭,但他仍然做到了,在舞臺上完美演出。

【中國時報】畫自己流口水、爸爸禿頭 兒童繪本創意十足

用繪本訴說心情,遲緩兒畫自己流口水!國小四年級的劉宥侖,3歲半被認定發展遲緩、語言表達障礙,媽媽為協助他復健,每天唸4、5本繪本給他聽,持續5年之後,終於改善他的表達能力。現在劉宥侖不僅能說能寫,還用自己流口水習慣當主題,創作成繪本故事「口水大王」,想像自己的口水可以釣魚、讓昆蟲泡澡。
 
劉宥侖充滿創意的故事,獲得今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兒童文學獎金獎,今年該會以「別嘲笑了,這是特色啊!」作為主題,鼓勵學童用不一樣的眼光,看見與眾不同的特色、傾聽與自己不同的聲音。
 
劉宥侖就讀台南市建功國小四年級,他說,自己專心做事情、想事情的時候,會不自覺張開嘴巴,口水也會不小心流出來,感覺有點困擾,但是他努力控制,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台灣新生報】兒童文學獎 用愛彌補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昨(4)日舉辦「第十九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以「別嘲笑了,這是特色啊!」為主題,期盼學童能將「與眾不同」看成特色,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件事情,並傾聽不同的聲音。金銀獎得主均以戲劇方式發表作品。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本屆共有40件參賽作品,評審委員由國語日報總編輯鄭淑華、發現者藝術工作室油畫家盧劭暐、親職作家及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所組成。評審老師從不同專業與觀點,審慎討論後選出十件得獎作品。
 
作家陳安儀表示,參賽作品要能鎖住主題是必要的,很多作品可惜在雖然說出不要「嘲笑我」,可是後面的「特色」卻沒有說明。另外圖像表現很重要,有些孩子文字寫得很好,故事發展也不錯,只可惜圖像稍微弱了一點。
 
新聞出處:http://www.tssdnews.com.tw/?FID=10&CID=337133
訂閱文章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