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丁

【健康醫療網】國際園丁認養 「我的孩子」健康獲改善

合作國家: 
菲律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日前舉辦「第六屆國際園丁公益募款暨『我的孩子』公益微電影首播記者會」,改編自真實故事、將為微電影主人翁劃下關鍵一刀的醫師,也特地從菲律賓來台與會,而目前在台培訓、分別來自菲律賓、柬埔寨、越南、蒙古國及印尼的多位種子醫師也蒞臨現場,感謝台灣對他們的支持與培訓!
 
「我的孩子」羅倫泰罹單側唇顎裂
 
「我的孩子」主人翁是現年二歲十個月的羅倫泰(Jaythan Laurente),罹患單側唇顎裂的他,是家中第三個孩子,二年前,當羅倫泰的母親輾轉知道菲律賓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可以協助他時,他已經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當時九個月大的他,卻只有一個剛出生嬰兒的體重3200g,瘦弱的模樣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時報】顱顏基金會募款 盼助海外兔唇寶寶

合作國家: 
菲律賓
2018年08月16日 18:40 中時 林周義
2歲10個月的羅倫泰(Jaythan Laurente),來自菲律賓,一出生便患有單側唇顎裂。家庭狀況不好的他,9個月大時,只有一個剛出生嬰兒的體重。在「國際園丁認養計畫」下,羅倫泰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目前的體重也達到9.6公斤。他的故事被改編為微電影「我的孩子」,盼喚起大眾對顱顏患者的關心。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資源開發組主任陳依伶表示,醫生第一次見到羅倫泰時,他只有3200g。當時家中太窮,羅倫泰的家人買不起奶粉,也沒有唇顎裂寶寶的專用奶瓶。媽媽在得知基金會的協助管道時,羅倫泰已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
 
陳依伶表示,台灣的唇顎裂寶寶,一般在3個月大以前就能達到5公斤,因此通常都會在3個月大時進行手術。但在羅倫泰的案例中,3200g的體重並未達標。如今雖重達9.6公斤,卻因氣喘無法進行手術。媽媽曾透露,羅倫泰雖然還沒機會與其他小朋友互動,但去公園、空地玩時,仍能感受到其他小孩對他的異樣眼光。未來若成功進行手術,除能提升孩子的自信,也能減少病菌入侵的機會。

【台灣新生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助鄰國顱顏患 獲良好醫療

合作國家: 
菲律賓
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8年8月17日
在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計畫」之前,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早在20年前即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幫助鄰近國家的顱顏患者獲得良好醫療、改變生命。
 
基金會表示,目前已進行79次海外義診,培訓了163位種子醫師;每次義診可為25~30位當地患者進行手術,一年約可安排3~4次義診,但一位種子醫師培訓完成後,以菲律賓為例,1年可為450名個案進行手術,且成果良好。
 
當台灣社會已開始追求精準醫療所帶來的成效時,基金會所扶助的這些國家卻連最基本的醫療也無法提供給這些顱顏患者,也因此,不論是基金會所推動的義診行動或種子醫師在地的服務,遇到過有太多跟「我的孩子」的主人翁羅倫泰一樣,因為營養不良無法開刀,也因為醫療資訊不足,待輾轉找到合適的醫療團隊時,孩子早已錯失最佳黃金治療期。

【大紀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助患童醫療照護

合作國家: 
菲律賓
文/施芝吟
 
重度使用手機的人被稱為「低頭族」。另有一群因為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為了逃避他人的眼光,成了另類的「低頭兒」。顱顏缺陷是指在頭顱或臉上等部位,因為發育不良所造成的缺陷,比較常見的有唇顎裂及小耳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幫助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接受治療,讓他們重新出發。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表示,1950年,台灣接受其他國家幫助,1959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來到醫療相當缺乏的台灣行醫,他在1990年以畢生積蓄設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1998年開始推展唇顎裂國際方案。
 
羅慧夫曾說:「過去台灣醫師對於治療唇顎裂沒有很好的基礎和方法,我們從國外引進醫療技術,從別人身上學習,發展出可以跟世界接軌的技術,現在我們要把治療唇顎裂技術運用在其他需要的國家。

【人間衛視】關心唇額裂病童 羅慧夫募醫療基金

合作國家: 
菲律賓

訂閱文章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