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央通訊社】第四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6/4舉辦

發稿時間:2019/06/10 10:56 最新更新:2019/06/10 11:03
字級:  A+  A-
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6/4在衛生福利部舉辦「第四屆國際醫療 典範獎頒獎典禮」,包括: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長林奏延、及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哈菁絲大使、史瓦帝尼王國庫內內參事、諾魯大使館 Trinet Amoe 三等秘書等,醫衛領域及友邦貴賓等人一同出席大會。
 
陳時中表示,儘管 臺灣仍在國際上遭受打壓,今年仍未收到世界衛生大會(WHA)之邀請函,但藉著 海內外醫事人員的努力,讓更多國家認識台灣的頂尖國際醫療實力。除了友邦持 續為台灣發聲外,也有越來越多歐美國家加入聲援台灣的行列,並再次感謝所有 默默耕耘國際醫療的醫事人員為台灣進行最佳國民外交示範。 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共有有 15 組團體隊伍及 15 組個人參賽者報名,並從中 遴選 4 組傑出團隊及 3 位卓越醫療從業人員予以表楊。個人獎得主羅綸洲醫師專 精顱顏重建手術,自 1998 年起,每年數次於越南、柬埔寨、菲律賓等國家進行 義診,其中亦有不乏美國、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之學習醫師來臺向羅醫師學習 精湛之顱顏重建技術。

【聯合新聞網】「第四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得主名單揭曉

【中時電子報】「第四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得主名單揭曉

【中時電子報綜合報導】
 
「第四屆國際醫療典範獎」歷經近一個月的初審及複審評選後,於29日(一)公布本屆得獎得主名單。個人國際醫療典範獎得主(依收件順序)為羅綸洲醫師(林口長庚醫院)、杜繼誠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吳運東醫師(新國民醫院)。團體國際醫療典範獎得主(依收件順序)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發展計畫執行團隊、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國際合作組、嘉義基督教醫院─國際事務部、臺北榮民總醫院─國際醫療中心。
 
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報名個人組共15件、團體組共15件,合計多達30組個人及團體爭取榮譽。

【台灣新生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助鄰國顱顏患 獲良好醫療

合作國家: 
菲律賓
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8年8月17日
在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計畫」之前,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早在20年前即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幫助鄰近國家的顱顏患者獲得良好醫療、改變生命。
 
基金會表示,目前已進行79次海外義診,培訓了163位種子醫師;每次義診可為25~30位當地患者進行手術,一年約可安排3~4次義診,但一位種子醫師培訓完成後,以菲律賓為例,1年可為450名個案進行手術,且成果良好。
 
當台灣社會已開始追求精準醫療所帶來的成效時,基金會所扶助的這些國家卻連最基本的醫療也無法提供給這些顱顏患者,也因此,不論是基金會所推動的義診行動或種子醫師在地的服務,遇到過有太多跟「我的孩子」的主人翁羅倫泰一樣,因為營養不良無法開刀,也因為醫療資訊不足,待輾轉找到合適的醫療團隊時,孩子早已錯失最佳黃金治療期。

【經濟日報】外交部NGO代表團參加美國國際志工行動協會年會

合作國家: 
美國
2018-05-31 14:45中央社 記者侯姿瑩台北31日電
 
外交部今天表示,外交部官員將於6月率領國內9位NGO代表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美國華府,參加美國國際志工行動協會年會,促進國內NGO與國際接軌,並盼建立合作關係。
 
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執行長賴銘琪在外交部例行新聞說明會表示,將於6月10日至16日率團赴華府,參加美國國際志工行動協會(American Councilfor Voluntary International Action)年會。除與各國NGO交流外,也希望洽談安排台灣NGO代表於明年的年會發表演講,分享經驗。
 
他指出,今年獲選參團的NGO代表具國際事務經驗,從事的領域包括國際人道援助、醫療衛生、氣候變遷及環境永續發展,藉由參加InterAction年會,展現台灣NGO的專業與能量,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企圖心。
 
除參加年會外,賴銘琪表示,外交部也將安排參訪6個位於華府的NGO(非政府組織),透過交流互動,盼建立合作關係。

【中央社】盡力到生命最後一刻 張振成獲社工特殊貢獻獎

2018-04-02 14:10中央社 台北2日電
 
日前因病過世的輔大社工系副教授張振成,因對社工學術、實務界貢獻,讓其他專家感念,今天在社工日獲社工專業人員特殊貢獻獎。張振成儘管生病仍為社工發聲,盡心盡力到生命最後一刻。
 
今天是社工日,衛生福利部上午舉行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表揚頒獎典禮,副總統陳建仁到場致詞,感謝全台社工奉獻和付出,並強調政府致力建構社會安全網,社工是重要一環,會努力改善社工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讓社工安心,弱勢民眾的扶助能源源不絕。
 
獲得特殊貢獻獎的社工分別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和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張振成。
 
王金英投入社會工作超過30年,是第一位將社會工作專業帶進國際援助發展活動中的社工,協助許多開發中國家顱顏缺損孩童,讓孩子們有機會重塑人生,同時也提高台灣醫療的國際能見度。

【中央社】盼參與WHA 蔡總統推特3度向國際喊話

合作國家: 
越南
2017-05-02 20:30 中央社 記者呂欣憓台北2日電
 
台灣希望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總統蔡英文今天第3度透過社群網站推特向國際社會喊話。蔡總統在推特分享衛生福利部和外交部合辦醫療攝影展宣傳片說,「這是台灣的故事」。
 
今年WHA從22日起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網路報名8日截止,台灣仍在等待邀請函。
 
蔡總統在推特(twitter)以英文發文表示,「台灣提供全世界上百萬的病人醫療協助,這是台灣的故事。並分享了衛福部和外交部共同舉辦的「Leave No OneBehind:全球健康安全需要台灣,台灣需要WHO」數位攝影展宣傳影片。
 
蔡總統4月29日透過推特發文,以英文書寫,向國際喊話說,不應以任何理由排除台灣參加今年WHA,健康議題應不分國界,台灣對全球衛生扮演重要角色。

【青年日報】用愛彌補 公益年曆送愛顱顏患者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昨日發表2017年「Love Makes Whole 用愛彌補」公益年曆,集結12名來自我國、柬埔寨、菲律賓等地的顱顏患者,他們以自身故事作為靈感創作的圖畫,讓社會大眾知道「人世間的真善美」一直都存在,也希望更多人共襄盛舉,協助國內外顱顏患者獲得適當治療。
 一出生就有唇顎裂、眼距過寬等問題的國小六年級學生鄭惠方,從小因種種「不一樣」被取笑,讓她缺乏自信,也不敢交朋友,直到接觸畫畫,才讓她找回自信,更獲選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年曆得獎作品。
 鄭惠方說從小因唇顎裂、斜視等問題,歷經5次手術,還被同儕嘲笑,她雖渴望融入團體,卻缺乏自信,不敢提出要求,常把自己當隱形人。
 鄰居阿姨發現她的畫畫天份,主動聯絡畫室讓她學畫,基金會隨後補助畫室學費,不僅延續貴人角色,也使她愈來愈有自信。她得獎作品是奶奶和小朋友幫花澆水,這朵花快要枯死,他們用心照顧,直到花朵長的更好,就像有缺陷的小孩經過愛心照顧,也能平安長大。

【大紀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助患童醫療照護

合作國家: 
菲律賓
文/施芝吟
 
重度使用手機的人被稱為「低頭族」。另有一群因為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為了逃避他人的眼光,成了另類的「低頭兒」。顱顏缺陷是指在頭顱或臉上等部位,因為發育不良所造成的缺陷,比較常見的有唇顎裂及小耳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幫助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接受治療,讓他們重新出發。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表示,1950年,台灣接受其他國家幫助,1959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來到醫療相當缺乏的台灣行醫,他在1990年以畢生積蓄設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1998年開始推展唇顎裂國際方案。
 
羅慧夫曾說:「過去台灣醫師對於治療唇顎裂沒有很好的基礎和方法,我們從國外引進醫療技術,從別人身上學習,發展出可以跟世界接軌的技術,現在我們要把治療唇顎裂技術運用在其他需要的國家。

【中央社】唇顎裂貧童開刀難 國際認養計畫助重生

合作國家: 
菲律賓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5日電)菲律賓羅倫泰9個月大,體重僅3200克。他有嚴重唇顎裂,卻營養不良、體重不足無法開刀。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推認養計畫,幫助孩子有機會開刀重獲新生。
 
羅倫泰(Laurante)住在菲律賓馬尼拉,是家裡第四個小孩,因為父母信仰天主教,不能節育,就算沒有錢還是必需生養。羅倫泰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當建築工人的父親,日薪折合台幣僅250元,要負擔房租、水電以及一家六口餐食費用,根本入不敷出。
 
9個月大的羅倫泰只有3200克,等同一般剛出生的嬰兒體重,且有嚴重唇顎裂,不僅家裡沒錢買奶粉,更沒有錢買唇顎裂專用奶瓶。羅倫泰肚子餓時哭喊也沒用,只能吸吮著手指,眼巴巴渴望媽媽用湯匙餵養。
 
在台灣,唇顎裂孩子大部份在3個月大、體重5公斤以上就可縫合外觀唇裂,9個月修補顎裂。但營養不良的羅倫泰因為體重不足,遲遲無法開刀。
 
類似羅倫泰的例子並不少見,1歲7個月大的阿米娜木汗.胡加西木,有一雙維吾爾族深邃的大眼睛,但她也有天生的雙側唇裂。
訂閱文章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