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裂

【ETtoday新聞雲】送愛到緬甸!19歲少女因唇裂活在霸凌陰影 台義診團巧手修補翻轉命運

合作國家: 
緬甸


▲緬甸女孩雅達娜(Yadanar)接受台灣醫療團義診手術之後,唇裂情況改善 。(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中央社】2歲只會叫媽嬤 家貧唇裂兒發展易遲緩

2017-07-16 16:40中央社 台北16日電
 
4歲的琳琳是唇裂兒,在2歲以前只會叫媽媽跟阿嬤,話不成句,且認知有限,無法正常互動,媽媽為撫養孩子也心力交瘁、總被錢追著跑,直到民間支援才露曙光。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推「安心上學」助學方案,顱顏患童因先天因素,發音不標準,更需要多聽、多說練習;但貧困家庭的家長常為經濟奔忙,總是早出晚歸,孩子缺少說話對象、生活經驗不足,導致口語能力低,容易落入學習遲緩。
 
琳琳媽媽郭小姐今天說,懷孕7個月時才知道孩子有唇裂,當時下定決心要生下來,但心理打擊很大,要學習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孩子出生後身型瘦小,且一直到2歲只會講媽媽、阿嬤,沒辦法講出完整的句子;問她書桌在哪,會比成杯子或娃娃,認知能力也明顯不足。
 
養育孩子很辛苦,郭小姐說,她一人要獨撐全家經濟,為了照顧孩子,只能打工,且也常遲到、早退,「根本很難找到工作」,每個月薪水扣除房租後只能勉強打平。她把琳琳交給阿嬤帶,每天為了經濟在外奔走。

【蘋果日報】用愛彌補缺陷 唇裂女童找回彩色童年

琳琳(左)接受早療後,已擺脫發展遲緩陰影。蔡明樺攝
琳琳(左)接受早療後,已擺脫發展遲緩陰影。蔡明樺攝
「要把心中的完美小孩先殺死,強迫接受女兒有缺陷。」單親媽媽郭小姐回憶懷孕7個月時,產檢才發現女兒琳琳患唇裂症的心情,她坦言,當下打擊很大,且因不會使用唇裂兒專用的特殊奶瓶,導致女兒未足月時一度不到2公斤,瘦到連醫師都搖頭,經唇裂修補手術、語言治療後,4歲的琳琳已從不太會講話的唇裂兒,進展到下月準備上幼兒園,找回彩色童年。

【中央社】憂孩子被貼標籤 她出車禍也要趕義診

合作國家: 
印尼
2017-05-20 12:57中央社 台北20日電
 
 
1歲4個月的印尼女孩華蒂法患有嚴重唇裂,媽媽負擔不起醫療費,又怕孩子一生被貼上標籤,一聽說台團隊前去義診,即便半路出車禍仍負傷趕往,得知唇裂能被修復,她開心落淚。
 
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長庚紀念醫院組成的「用愛彌補義診團」,5月7日至11日赴印尼南蘇拉維西省班塔恩的醫院進行唇顎裂義診,2天內完成25例唇顎裂患者困難個案手術。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班塔恩」距離該省首府「錫江」約3小時車程,地處偏遠但民風純樸,居民主要以務農為生,但因收入不固定使得多數唇顎裂家庭無法負擔醫療費用,地處偏鄉及經濟弱勢的患者們只能把握每次義診的機會且不遠千里的趕來接受治療。

【大愛新聞】顱顏天使賣力飛,獎學金鼓勵追夢

【東森新聞】唇裂不打擊自信,女大生用「翻糖」成台灣之光

【華視】完成亡女遺願 父代領畢業證書

 

台中市有一位讀護理系四年級的女學生,上個月在東大路跟西屯路口發生車禍,當場死亡。因為她的志願是當護士,現在她來不及畢業,學校也請爸爸代領畢業證書,爸爸雖然很傷痛,但他也質疑,這個路口車流量很大,車速都很快,希望警方能加強管制,不要再有悲劇發生。

2012「用愛彌補」公益桌曆 立即幫助顱顏小天使!

「喜歡自己,也尊重不一樣的朋友」 !今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由孩子們的創作「用愛彌補」,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每一幅小小畫作裡都是ㄊㄚ想說的話。2012年就讓孩子的故事陪伴我們一起渡過!愛的串連從ㄊㄚ開始,由你接力~

訂閱文章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