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6 16:40中央社 台北16日電
4歲的琳琳是唇裂兒,在2歲以前只會叫媽媽跟阿嬤,話不成句,且認知有限,無法正常互動,媽媽為撫養孩子也心力交瘁、總被錢追著跑,直到民間支援才露曙光。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推「安心上學」助學方案,顱顏患童因先天因素,發音不標準,更需要多聽、多說練習;但貧困家庭的家長常為經濟奔忙,總是早出晚歸,孩子缺少說話對象、生活經驗不足,導致口語能力低,容易落入學習遲緩。
琳琳媽媽郭小姐今天說,懷孕7個月時才知道孩子有唇裂,當時下定決心要生下來,但心理打擊很大,要學習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孩子出生後身型瘦小,且一直到2歲只會講媽媽、阿嬤,沒辦法講出完整的句子;問她書桌在哪,會比成杯子或娃娃,認知能力也明顯不足。
養育孩子很辛苦,郭小姐說,她一人要獨撐全家經濟,為了照顧孩子,只能打工,且也常遲到、早退,「根本很難找到工作」,每個月薪水扣除房租後只能勉強打平。她把琳琳交給阿嬤帶,每天為了經濟在外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