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中華日報】畫出自己的故事 劉宥侖:我拚了!


台南市建功國小五年級劉宥侖再以繪本創作《我拚了!》勇奪「第20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金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

【蘋果日報】起跑鳴槍聲讓他狂哭噴鼻血 遲緩兒險輕生


台南市建功國小五年級生劉宥侖。蔡明樺攝

【蘋果日報】蓮蓬頭灑下毛毛蟲 她從怕水變身游泳高手


台中市華盛頓國小三年級生林毓晰。蔡明樺攝

【自由時報】克服恐懼我拚了! 劉宥侖再拿文學金獎

2017-12-04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為讓更多小朋友了解,努力就有克服的勇氣,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年舉辦的「第20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便以「努力」為主題。蟬聯金獎得主的是,目前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劉宥侖。他將對聲音敏感的自身故事,畫成「我拚了!」繪本,鼓勵其他孩童以努力克服恐懼。
國小五年級生劉宥侖,今年以「我拚了!」繪本,再度蟬聯金獎得主。(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3歲半被判定有發展遲緩、專注力不佳的劉宥侖,去年以「口水大王」創作拿下金獎,今年二度得獎。劉宥侖說,一般人認為的微小聲音,對他來說可能都是巨響,常讓他恐懼與焦躁不安,最嚴重的一次是參加學校運動會,起跑前裁判高喊「預備」,他因害怕而大哭,還不自覺地流下鼻血,但即使如此,他仍完成比賽。

【國語日報】跑步高手卻怕鳴槍聲 劉宥侖突破恐懼 蟬聯用愛彌補金獎

李琦瑋/臺北報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昨天舉辦「第二十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今年以「努力」為主題,連獲兩屆金獎的劉宥侖,天生對聲音敏感而焦慮,這次得獎作品《我拚了!》就是記錄自己克服聲音敏感的過程,昨天他和同學以戲劇演出作品。
 
 就讀臺南市建功國小五年級的劉宥侖,雖然是跑步高手,但害怕鳴槍聲音,一年級參加運動會時,因為太害怕了,不自覺流下鼻血。他很氣自己為何無法像一般人一樣,於是擬定「不怕不怕作戰計畫」,從玩具槍發出的聲響、加入太鼓隊到刺破氣球等,漸進式的訓練自己適應聲音。
 
 劉宥侖說,各種練習給了他改變的力量,有次參加廟會,面對鞭炮聲居然不害怕了。不過,最困難的是刺破氣球,他為了演出這一幕,一週前開始練習,雖然看到打氣就會哭,但他仍然做到了,在舞臺上完美演出。

【中國時報】畫自己流口水、爸爸禿頭 兒童繪本創意十足

用繪本訴說心情,遲緩兒畫自己流口水!國小四年級的劉宥侖,3歲半被認定發展遲緩、語言表達障礙,媽媽為協助他復健,每天唸4、5本繪本給他聽,持續5年之後,終於改善他的表達能力。現在劉宥侖不僅能說能寫,還用自己流口水習慣當主題,創作成繪本故事「口水大王」,想像自己的口水可以釣魚、讓昆蟲泡澡。
 
劉宥侖充滿創意的故事,獲得今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兒童文學獎金獎,今年該會以「別嘲笑了,這是特色啊!」作為主題,鼓勵學童用不一樣的眼光,看見與眾不同的特色、傾聽與自己不同的聲音。
 
劉宥侖就讀台南市建功國小四年級,他說,自己專心做事情、想事情的時候,會不自覺張開嘴巴,口水也會不小心流出來,感覺有點困擾,但是他努力控制,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台灣新生報】兒童文學獎 用愛彌補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昨(4)日舉辦「第十九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以「別嘲笑了,這是特色啊!」為主題,期盼學童能將「與眾不同」看成特色,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件事情,並傾聽不同的聲音。金銀獎得主均以戲劇方式發表作品。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本屆共有40件參賽作品,評審委員由國語日報總編輯鄭淑華、發現者藝術工作室油畫家盧劭暐、親職作家及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所組成。評審老師從不同專業與觀點,審慎討論後選出十件得獎作品。
 
作家陳安儀表示,參賽作品要能鎖住主題是必要的,很多作品可惜在雖然說出不要「嘲笑我」,可是後面的「特色」卻沒有說明。另外圖像表現很重要,有些孩子文字寫得很好,故事發展也不錯,只可惜圖像稍微弱了一點。
 
新聞出處:http://www.tssdnews.com.tw/?FID=10&CID=337133

【青年日報】用愛彌補 兒童文學獎頒獎鼓勵

記者謝璿/臺北報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第19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昨日登場,今年主題「別嘲笑了,這是特色啊!」,金獎作品「口水大王」是劉宥侖以自身經歷發想;銀獎作品「我的地中海爸爸」則是由連續3年參賽得獎的林亞璇獲得,希望藉此鼓勵所有人將所有的「與眾不同」看成特色,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件事情,傾聽不同的聲音,懷抱尊重差異的態度,讓社會更加美好。得獎繪本即日起免費贈送,邀民眾看見最美的特色。
 你嘗試過自己完成故事繪本嗎?羅慧夫基金會每年向全國小學生邀稿,用他們純真的眼睛,描繪出天馬行空的大世界,自己構思故事及作畫,完成獨一無二的自製繪本。今年以「別嘲笑了,這是特色啊!」為創作主題,共有40件參賽作品角逐獎項,件件精彩,評審委員由國語日報總編輯鄭淑華、發現者藝術工作室油畫家盧劭暐、親職作家及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所組成,從不同領域專業觀點,經審慎討論後選出10件得獎作品。

19th兒童文學獎 最高獎金3萬

「嘲笑」在生活週遭真實上演?
臉上有大大的痣、說話大舌頭、走路方式不一樣,
但其實這些都是特色啊!
畫出故事,趕走嘲笑,還我們一個快樂環境

 「別嘲笑了 這是特色啊!」為故事創作主題,將所有的「與眾不同」看成特色,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件事情,傾聽不同的聲音,我們都擁有同樣的陽光。

★參加資格:台灣地區國小3~6年級在學學童(以9月開學後計算)

★繪畫創作主題:別嘲笑了 這是特色啊!

★獎勵辦法:
            金牌獎1名:獎金30,000

            銀牌獎1名:獎金20,000

【國語日報】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 銀獎師教出金獎生 為盲生說故事 盧旻瑄繪本獲金獎

阮筱琪/臺北報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第十八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昨天舉辦頒獎典禮,今年以「喜歡自己」為題,學童藉由繪本故事創作發現自己的優缺點,進而喜歡自己。臺中市中華國小四年級盧旻瑄以校內的視障同學為主角,作品獲得金獎,她的繪畫指導老師吳昱德,則是這項兒童文學獎第七屆銀獎得主。
 
 今年「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共有八十三件參賽作品,得獎作品中,有討論身材、個性、興趣、天生疾病等等,題材多元。
 
 盧旻瑄以《魔力瑄瑄》獲得金獎,她以校內的盲生同學為主角,為了讓內容更貼近現實,她還特地觀察盲生作息,採訪盲生的班導師。她發現故事主角雖然天生看不見,但多才多藝,就算閉著眼睛也能分辨方位,像是有魔力一樣。
 
 評審認為盧旻瑄的繪畫技巧高超,利用平塗、重疊、縫合、渲染、乾筆等技法,使畫面張力十足。
 
 銀獎得主林亞璇以自己的故事,創作《我的名字叫小胖》。
訂閱文章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