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史懷哲─羅慧夫院長

文/鄭彩幸醫師

五十年前,台灣還是一個非常純樸、落後的為開發國家,對一個唇顎裂的病患而言,想要找一個專業的醫師,實在比海底撈針還難。很不幸地,我就出生在那個年代,當時能夠順利的活下去,就算很幸運了,哪裡還談得上品質的提升。 
 
但是,很慶幸自己生長在台中醫生世家,上幼稚園前,當外科醫師的舅舅先用一般外科技術修補我的兔唇,免得上學後輩同學視為「怪物」,後來雖然陸續求醫,母親堅持一定要找到一流的醫師,才願意讓我開刀。
 
直到上大學一年級的暑假,北上求醫,上午先去台大醫院看門診,下午再去馬偕醫院看整型外科門診,就在那時,第一次見到羅慧夫院長,羅院長有經驗、有實力,滿口道地的台灣話,羅院長說:「自從我開刀以來,至今仍沒有失敗的病例,開刀成功率大約百分之九十。」母親與我都如遇知音,像吃了一顆定心丸,馬上就安排開刀時間。
 
連續兩年,利用寒暑假,動了三次手術,從「醜小鴨」變成「天鵝」,除了外觀的美化,語言障礙也有改善,可惜當時台灣還沒有「語言治療」,適逢要去美國進修,羅院長特別推薦英文老師為我補習英文,原來老師就是羅夫人,而且是免費教學,雖然談不上語言治療,但對我心靈的安撫與信心的增強則大有幫助。
 
記得每次回診時,羅院長會摸摸我的頭說:「孩子!好好唸書。」那種感覺有如自己的爸爸對女兒的期許,曾經二次羅院長與夫人邀請我到他們家聚餐,也帶我去外國人的教會聚會,讓我這膽小的女孩,增廣不少見識,實在由衷地感謝! 談到羅院長與夫人一無所求的付出,內心的感激與感動,絕非言語可以形容。
 
到美國唸書時,有一流的語言治療師指導,我的發音改善許多了,記得第一次能發出" k"的音時,高興得掉下眼淚,對一個發音有困難的孩子,一般人很難想像,那有什麼困難?怪哉!回台後,改行念牙醫,巧合地,民國69年,到長庚醫院牙科服務,與羅院長同事,這時羅院長所帶領的顱顏團隊才剛成立,他無怨無悔地栽培年輕醫師,使團隊一天天茁壯,陣容也越來越強大,目前已是台灣首屈一指,同時也是世界有名的醫療團隊。
 
回想三十年前,遇見羅院長,憑他一流的醫術,超人、超國界的愛心,雖然我一路走來,有辛酸,術後的折磨,有甜美,術後的成果、過程卻是溫馨又感人,我永遠心存感激,且將感激的心情化為力量,為社會有需要的人服務,默默地報答羅院長。
 
台灣人對醫術高明的醫師,常以「華陀再世」來形容,對於羅院長,我們以「耶穌活現」來比喻更為恰當。現在羅院長成立的顱顏基金會,除了造福本地人外,更普及世界其他落後地區,讓愛散播全世界,造福更多的病患,直到永遠、永遠…。
menu
Clos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X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