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醫師生平
1927年6月29日,羅慧夫醫生生於美國愛荷華州的橙鎮。退伍後,於1947年進入密西根的候普學院。之後,羅慧夫醫生在1950年進入愛荷華大學醫學院,在醫學院最後一年,他與羅夫人Lucy結婚,育有4名兒女。
2018年12月3日因年老、心肺衰竭,清晨3:00於美國密西根州大湍城在睡夢中安詳辭世,享壽91歲。

事蹟簡述
羅慧夫醫生於1959年以醫療宣教士身分抵台,同年開始擔任馬偕醫院院長至1975年,提倡包括身、心、靈全人治療觀念,並創辦了第一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加護病房、山地巡迴醫療車、自殺防治中心-生命線、燙傷中心。
1976年,羅慧夫醫生轉任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同時也擔任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至1992年。於1981年時,羅慧夫醫生獲頒長庚醫院永久榮譽院長,並創辦第一個唇顎裂暨顱顏中心、第一個顯微中心與第一個美容中心。
傑出榮譽
1981 | 獲頒贈為長庚紀念醫院永久榮譽院長 |
1983 | 榮獲美國愛荷華西北學院 (Northwestern College) 傑出校友獎(Outstanding Alumnus Award) |
1984 | 五月成為美國整形外科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lastic Surgeons) 的會員(必須對整型外科有顯著貢獻者才能被選為該會會員) |
1986 |
榮獲美國密西根候普學院之傑出校友 |
1988 | 羅慧夫夫婦二人榮獲美國密西根候普學院頒贈之榮譽人文學博士 |
1989 | 十二月捐出新台幣三百萬元創辦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
1993 | 獲頒「吳尊賢愛心獎」 |
1994 | 獲頒國際整形外科最高榮譽的麥林尼克(Maliniac) 特殊貢獻獎,相當於整型外科醫師的諾貝爾獎。 |
1996 | 榮獲行政院衛生署厚生會「醫療奉獻獎」 |
1999 |
榮獲李登輝總統頒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 |
2011 | 榮獲英國整形外科界最高榮譽的Gillies Lecture獎 |
2017 | 榮獲第九屆「總統文化獎-人道奉獻獎」 |
2019 | 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賴清德共同頒發褒揚令 |
行遍天下
「一個唇腭裂的手術只需要1至2個小時,可是卻可以重建一個孩子的一生。」羅醫師的義療義診,足跡遍及馬祖、花蓮、金門、台東、屏東、巴拿馬、南非、坦尚尼亞、肯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等。
資源整合
1989年捐款創辦羅慧夫基金會。 多年來已幫助超過六萬人次貧困顱顏患者接受良好醫療及經濟補助,提供兒童遊戲治療、兒童/青少年夏令營、得福/小耳症家長聯誼會、心理諮商、團體治療、語言訓練等心理復健服務,同時推廣顱顏大眾教育,提昇顱顏醫療水準。
邁向國際
1998年率領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醫護人員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共同籌組「用愛彌補義診團」前往東南亞義診,正式開啟國際合作方案;2000年起,由基金會成立「種子醫療人員培訓專案」,邀請東南亞國家相關科別醫師來台受訓,將醫療技術無私傳授,為東南亞國家開啟顱顏專科治療大門,並落實「讓當地人治療當地人」的願景。
後記
羅慧夫醫生自1999年退休返美後,每年仍像侯島般往返台美之間,仍到處演講、傳授唇腭裂手術經驗及理念,關心他開刀過的病人後續的狀況與基金會的發展,2013年羅醫師表示因年事已高,無法承受長途飛行的疲累,為他們夫妻最後一次返台。

2018年12月3日因年老、心肺衰竭,清晨3:00於美國密西根州大湍城在睡夢中安詳辭世,享壽91歲。
2019年1月4日 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賴清德共同頒發褒揚令。
2019年1月6日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中山基督長老教會舉辦「羅慧夫醫師追思會」,羅慧夫醫師的學生、友人及深受其惠的患者們,由北中南各地前來參與、致意。其子女也特地由美返台席本場追思會,會中也以台語發表感言,感謝台灣民眾對他的父親、對他們全家的愛及友誼,更讓羅慧夫醫師擁有一段長達40年、美好的長假。
2019年1月6日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中山基督長老教會舉辦「羅慧夫醫師追思會」,羅慧夫醫師的學生、友人及深受其惠的患者們,由北中南各地前來參與、致意。其子女也特地由美返台席本場追思會,會中也以台語發表感言,感謝台灣民眾對他的父親、對他們全家的愛及友誼,更讓羅慧夫醫師擁有一段長達40年、美好的長假。